这里是稀土的王国,世界都为之惊叹的宝地;这里堪比被称为“共和国功勋之矿”的可可托海三号矿坑,但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已成为历史;这里,无声地记述了苍凉而厚重的达尔罕茂明安土地,和生活在其上的朴实人民,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这个国家的巨大而无私的奉献。
这就是包头钢铁稀土工业的支撑,达茂旗境内的“飞地”,被誉为“草原神山”的白云鄂博。
一、天赐宝藏白云鄂博
白云鄂博铁、稀土、铌多金属共生矿,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矿。蕴藏着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41%以上的稀土矿物及铁、铌、锰、磷、萤石等71种元素、种矿物。其中铁矿石储量14亿吨,平均品位34%;稀土储量1亿吨,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38%,居世界第一;铌储量万吨,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钍储量22万吨,萤石、富钾板岩约1亿吨以上,居全国前列。60多年来,为包头市发展装备制造、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撑。可以说,没有白云鄂博,也就没有包头这座国家重要的钢铁、稀土及装备制造(*工)基地。
稀土早前被称为“工业的味精”,现在被誉为“万能之土”,广泛应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被多国列为“关键矿产”。
除了17种稀土元素外,作为核工业的重要要料,白云鄂博矿的铌(五氧化二铌)储量万吨,钍储量22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铀矿物(U3O8八氧化三铀)储量约1.4万吨。这也是国家在包头设置核工业大队和厂的原因。
白云鄂博对于我国来说,是天赐的宝藏。
白云鄂博矿区卫星地图(北斗地球)白云鄂博采矿坑傍晚的白云鄂博采矿坑二、宝藏成因——白云鄂博的民间传说
白云鄂博(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山”),解放前蒙古语名称为白云博格达(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圣山),另外一个名称“哈喇陀罗海”(汉语意为黑山头,根据当地地貌而取名);汉语一般称“白云脑包”,或“黑脑包”(“脑包”为蒙古语“敖包”的当地汉语叫法)。
关于白云鄂博宝山的由来,在达茂旗,有很多版本的神奇民间传说,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白云鄂博地区水草丰茂,牛羊肥壮,人民过着幸福祥和的生活。但是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草原上出现了一只凶恶的怪兽,这头怪兽时不时作威作福,无情吞噬牛羊牲畜,残害当地人民,草原从此失去了以往的祥和与宁静,人民生活在绝望和惊恐之中。
为了拯救不再平静的草原和绝望的人民,一位蒙古族小伙子巴特尔(汉语意为“英雄”)历经千难万险,和怪兽大战数天数夜,终于杀死了怪兽,怪兽的血流满了草原上的大小沟坎,于是人们就把这片草原称为“乌兰察布”(汉语意为“红色的山口”或“红色的裂缝”)。
巴特尔奋勇杀死怪兽后,乌兰察布草原重归幸福和宁静。于是巴特尔把他用各种“金铁之精”制成的武器埋藏在了白云博格达山上。这就是白云鄂博富含铁及其它多种稀土元素的原始民间解读。
后人为了纪念巴特尔,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都要到白云博格达巴特尔埋藏武器的地方进行祭敖包活动。年,随着白云鄂博矿山勘探开发各项工作的推进,由地质部勘探大队出资,白云博格达敖包被搬迁到了白云鄂博东20公里处,今达茂旗吉穆斯泰景区(当地俗称“花果山”)南侧,现在一般称“巴彦宝格达敖包”或“巴音宝格达”敖包,这座敖包是达茂旗的“旗敖包”。无论是“白云博格达”,还是“巴彦宝格达”或“巴音宝格达”敖包,其蒙古语原意都是相同的,只是汉语译名的差异。
从白云鄂博搬迁到吉穆斯泰景区的敖包三、家乡的贡献
前不久,小编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哪里养活了中国”的文章,列举了全国各省市对国家的财*贡献,当然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都是拖后腿的角色。
有时,偶尔回乡办事,听一些外地人评价小编的家乡达茂旗,说是一块鸟不拉屎的贫瘠之地。
对此,小编也就呵呵了。
举世闻名的白云鄂博矿山,人们多少都知道一些,就其地理位置来说,最起码知道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还有不少人知道位于包头市,但鲜为人知的是,白云鄂博位于达茂旗,是当年国家为统筹经济发展和工业建设,年5月15日,从时属乌兰察布盟达茂旗划给包头市的一块总面积为.64平方公里的“飞地”。
愿“草原神山”白云鄂博为包头市的升级转型和国家的高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围绕白云鄂博矿区的茂明安草原白云鄂博矿区与达茂旗相对位置(百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