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相连,各色景观互衬,生态水系与绿廊花海掩映生姿……漫步巴彦浩特街头,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十三五”期间,盟府巴彦浩特着眼城镇功能、居住环境和城区连片改造开发,着力完善绿地系统规划,高标准实施城镇生态隔离带、湿地公园、景观改造和道路绿化建设,加强城镇中心区、老城区等绿化薄弱地区的园林绿化改造提升,开展拆迁建绿、拆违还绿、破硬增绿及增设移动景观等工作,不断提高绿地总量。自年,按照“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院落景观化”的思路,巴彦浩特城镇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城镇绿地系统,构建“见林”“显绿”“露水”的城镇生态景观,推进实施了贺兰草原、敖包生态公园、丁香生态公园建设工程,营造出“城在森林中、人在花园里、行在绿荫下、乐在芳草间”的美丽环境。
“外地亲友来看我,我一定会带他们去贺兰草原、敖包生态公园、丁香生态公园、营盘山生态公园转转,用年轻人的话说,得‘打卡’呀。”聊起家乡的园林美景,今年74岁的巴彦浩特居民王岚英笑声朗朗。而许多外地游客也纷纷赞叹:“巴彦浩特真是一处一景、各有看头啊!”
在收获肯定与赞扬的同时,盟、阿左旗城建部门也清醒地认识到,城镇绿化面积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公共绿地景观布置缺乏创意,道路绿化形式单调,单位小区绿地面积大小各异……制约我盟城镇绿色发展的瓶颈还普遍存在。怎么破?借助我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契机,巴彦浩特城镇建设围绕疏朗大气、舒适宜居、独具特色的要求,继续增加城镇绿量,提升绿化品位。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在城区部分道路人行道两侧原有植被中间增加适合本地气候的绿篱,如水蜡、侧柏、紫叶矮樱等;在现有道路两侧绿化带增加开花树种,如山杏、山桃、海棠、碧桃等,打造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色彩丰富的景致。同时,进一步优化树种结构和绿化层次,增强景观效果,提升城镇“颜值”。
抬头能见绿、出门嗅花香,巴彦浩特之美不止于此。在城镇绿化树种配置方面,阿左旗绿化部门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生长的不同树种,确保树木成活率和绿化效果;注重适宜当地生长、节水的沙枣、国槐、河北杨、云杉、樟子松等乡土优良树种的开发和应用。城镇绿化系统中,根据不同布局和功能选择不同树种,城镇道路的行道树选择以冠大荫浓的高大乔木为主;公园、广场绿化以满足人们审美、嗅觉、心理等多方面需求为主,考虑植物色彩、季节变化、错落有致等因素,有机配置乔、灌、花、草;庭院绿化在生态优先和与周边景观相协调的前提下,尊重各单位的工作性质、绿化空间等差异,展现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城郊防护林以耐旱耐寒、生长速度较快的乔木为主,适当配置其他树种。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巴彦浩特持续推进城镇绿地建设工程,绿化各项指标已达到《全国城市市*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据绿化部门统计,目前,巴彦浩特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92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5.8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至43.03平方米。今年,园林绿化部门在巩固阿左旗“国家园林县城”建设成果基础上,突出巴彦浩特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按照“添色彩、增品种、建绿带、补弱项、织绿网”的原则,继续提升盟府园林绿化景观水平。
来源:今日阿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