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0月27日讯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大批进入城镇,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这些问题成为需要破解的难题。对此,巴彦县积极探索实施了“土地托管+金融服务+农业保险+粮食销售”的“一条龙”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今年全县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52.18万亩,让农民拥有了“田保姆”。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联接小农户的有效机制,是服务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据巴彦县副县长谭丽颖介绍,巴彦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5万亩,人口70万,其中农业人口58万。近年来,巴彦县积极探索实施以土地托管为主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根据农户的不同需求,合作社提供了全托、半托两种土地托管服务。“全托”主要针对不愿种地又不想丢地的农民,由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半托”主要针对种地劳动力少、技术不足的农民,合作社负责“耕、种、收”等主要作业环节,农户自己负责田间管理。
据谭丽颖介绍,通过项目带动,今年全县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52.18万亩,比年增长90%。其中,全程托管面积15.7万亩,预计实现粮食增产万斤,增加农民收入万元;社会化服务农户1.9万户,比年增长65%;解放农村劳动力2.3万人,务工创收2.8亿元;培育服务主体38个,比年增长46%。
针对一些农民在土地托管以后无事可做的实际情况,巴彦县组织合作社和农民进行二次牵手,鼓励农户到合作社打工增收,特别是大力鼓励引导那些拥有农机具因托管土地而闲置的农户带设备入社。目前,全县有名托管了土地的农民到合作社进行打工赚钱,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有户农民带设备台(套)入社,年均每户分红2万元以上。
据了解,下一步,巴彦县将持续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标准,不断探索创新托管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保障能力,推动全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再登新台阶,为农民增收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