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是夜,李玉安坐在桌前,就着昏*的灯光,一遍遍地翻着手中的两个小本子。那是他的残疾证和复员证,是可以证明他身份的物件。
李玉安看着这两样东西,一会儿眉头紧皱,一会儿用力闭上双眼,好像脑海中正在进行什么天人交战。终于,他深深叹了口气,好似已经做出了决定。
李玉安曾经是一位*人,他的儿子李广中对参*有着极为强烈的热忱,初中毕业后连续三年报名应征。可惜的是,因为县里名额有限,并没有什么优势的李广中次次落选。
许是不想让儿子愿望落空,遗憾终生;也或许是想起以前自己在部队的时光,他也十分希望儿子能够进入部队为国家效力。是以,他决定向部队言明自己的身份,或许还可以为儿子争取一个参*入伍的机会。
年2月,李玉安在外甥的陪同下来到保定部队某部*治部接待室,将一本残废证和一本翻开到《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小学语文课本,递给接待他的谢干事。在谢干事迷茫的眼神里,李玉安缓缓地说:
“我叫李玉安,是三三五团三连的老战士。”
怕谢干事还不能明白他的意思,他又补充道:
“就是松骨峰战斗烈士名单中的那个李玉安。”
烈士,大家都知道是指那些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以及为争取大多数人的合法正当利益而壮烈牺牲的人员。
可如今却有一个活生生的人,说自己是“烈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李玉安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松骨峰狙击战
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 第38*师团一营三连接到上级命令,迅速赶到松骨峰,配合兄弟部队拦截从新兴洞往南逃窜的敌*。
松骨峰,是一个不到三百米高的半土半石的小山包,地处朝鲜价川以南、龙源里以北大约1公里的位置。往北是*隅里,往东多米是公路,是*隅里通往平壤公路上的咽喉。
29日晚上7点30分,三连连长戴如义带领三连战士趁夜从新兴洞出发,一路急行*50多公里,于次日拂晓时分赶到松骨峰一带。
正好,此时美*的汽车纵队正由北向南疾驰而来,还没有通过松骨峰。来不及休息,连长戴如义命三连战士在公路两旁埋伏好。副班长李玉安也匆匆和战友们占领了路边一个低矮的光秃秃的小山岗,全神贯注地盯着美*汽车。
美*汽车越来越近,米、米、70米……就是现在,随着连长一声令下,早就瞄准第一辆汽车的机枪射手杨文明打响了第一枪。
紧随其后的是,三连战士向美*汽车投掷的手榴弹,“砰”“砰”,一时间爆炸声不绝于耳。
正有序疾驰的几十辆美*汽车瞬间火光四起,接连相撞挤在了狭窄的公路上动弹不得。得知车队遭遇袭击的美*,迅速出动飞机坦克,一边向三连阵地发起猛烈的反击,一边向南撤退。
面对如此密集而猛烈的炮火,三连战士丝毫不惧。机枪射手徐才奋勇向美*扫射,十几个美*士兵应声倒地;邢福禄不停向美*投掷手榴弹,一个手榴弹下去四五个敌人瞬间被炸飞。
美*被三连战士打得连连败退,迟迟无法突破火线向南撤退。急着逃命的美*又出动了8架战斗机、8辆坦克、几十门榴弹炮。一时间三连阵地上空就像下了雨一样,汽油弹、燃烧弹一个接一个落下,炸在三连战士们的旁边、身上。
霎时间三连阵地浓烟四起,战士们有的被炸死,有的被炸伤,美*趁着滚滚浓烟的掩护攻上三连阵地。
七班长潘志忠头被炸伤,鲜血刚刚流下就在寒冷的空气中结成冰;排长陈宝贵眼睛被烧伤后失明。但他们誓死不下前线,头受伤了怎样,眼睛看不见了又如何,照样扛起枪打得敌人屁滚尿流,坚决守住阵地不让一个敌人逃跑。
炮弹炸伤了身体,浓烟挡住了视线,可三连战士们心中的凛凛战意不消反增,杀起敌来更加勇猛。
射手李玉民丢掉被烧弯的机枪,飞速捡起地上的步枪朝冲上来的美*一通打,不躲不避,一枪一个。没有子弹就上刺刀,刺刀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近身肉搏。
身上的伤在流血,他却好似没有一点知觉,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扔出手榴弹炸死了向南逃窜的美*。
撑着最后一口气,李玉民手伸向衣兜,告诉排长:
“兜里有个信封,胜利了,向毛主席报个喜吧!”
李玉民就这样永远留在了松骨峰,他没有机会亲自向毛主席报喜。而他的身边,还躺着许许多多跟他一样与阵地共存亡的三连战士。
三连战士们以一种只要活着就战斗到底决不后退的精神,抱着人在阵地在的决心,击退了美*一次次的进攻。
经过一上午的奋战,三连战士们击退了美*四次冲锋。可是敌我力量悬殊,三连伤亡愈加惨重。连长戴如义、指导员杨少成的心在滴血,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可还活着的战士们坚决不能退缩。
趁着美*被打退的空挡,戴如义和杨少成不停地给大家加油打气:
“同志们,我们是英雄三连,任何敌人都是能够打败的。”
“首长放心,三连是打不垮烧不烂的!”
很快,美*又一次集结兵力发起了第五次冲锋。所剩不多的三连战士对战0多个美*士兵、32架飞机、18辆坦克和几十门榴弹炮。
在美*强势的炮火攻击下,三连阵地被突破。连长戴如义青筋暴起,全然不顾被炸断的左腿,艰难爬行前进,大声嘶吼着组织战士们进行反击。然而在下一秒,戴如义却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壮烈牺牲。
连长倒下了指导员顶上,杨少成打光最后一发子弹拼上刺刀与美国兵厮杀。当好几个美国兵围困他时,杨少成丝毫不惧,毅然拉响手榴弹,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悲壮而坚定:
“同志们,守住阵地!”
指导员倒下了排长顶上,排长牺牲了,副班长李玉安顶上继续指挥战斗。李玉安和其他战士们打完最后一梭子子弹,端起枪就往前冲。枪打坏了就赤手空拳地跟美国大头兵扭打。李玉安被敌人的子弹从前胸贯穿整个胸膛,身体不堪重负,倒在了地上。
汽油弹在战士邢玉堂身边炸开,火星喷溅到他的身上,火舌瞬间吞噬了邢玉堂。但邢玉堂并没有马上扑灭身上的大火,而是向美国兵扑去。其他身上着火的战士们纷纷效仿。
美国兵被吓得大喊着快逃,但下一秒就被浑身是火的战士们或拦腰死死抱住、或扭打着摔倒在地死死抱着。在熊熊大火中,邢玉堂他们与美*同归于尽。
整整8个小时,数千名美*在飞机、坦克、榴弹炮等强势的炮火辅助下,没能前进一步。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下午一点钟,三连仅剩下7名战士。他们死死坚守着阵地,打赢了这场艰难的阻击战。
“死而复生”的“活烈士”
此时的李玉安在中弹后并没有牺牲,只是陷入了昏迷。当日傍晚,李玉安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看着身边躺着的战友,巨大的悲伤涌上心头。
所幸李玉安被当地一个朝鲜人民*的司号员发现,尽管语言不通,但司号员还是认出李玉安就是中国人民 。他将伤痕累累的李玉安背到一个民房里,给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后来一支 路过此地,司号员就将李玉安交给了 ,李玉安及时得到了救治。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李玉安被辗转送回国内接受更好的治疗。
医院养好伤后,并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自己在松骨峰那一战的功绩。只是在组织的安排下复员了。原本他是想回到朝鲜与38*的战友们继续并肩战斗的,只是组织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并没有同意。
李玉安复原的消息并没有送到还在朝鲜作战的38*,大家都以为他在松骨峰战役中牺牲了。而李玉安也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烈士。
李玉安养好身体后,部队给他办理了残疾证和复员证,还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年7月,李玉安到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粮库报道。
粮库的领导见李玉安身体状况挺糟糕的,就安排他做警卫,负责防火防盗、粮库的安全保卫工作。
李玉安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在他的严密看管下,粮库很少会出现安全问题。
除了安保,李玉安还十分擅长做思想工作。
粮库有一支多人的装卸队,里面的本地工人和外地工人积怨已久,常常发生口角争吵。有时候甚至还会打起来,严重影响了装卸进度,这也让粮库的领导十分头疼。但是李玉安不仅化解了大家之间的矛盾,还发展了4名*员,大大改善了装卸队的精神风貌。
工作出色的李玉安很快就得了领导的赏识,哪里缺人就安排李玉安去哪里,保管员、监装员、加工员、检斤员李玉安挨个干了个遍,并且还是所有岗位里最拔尖的那个。
检斤员是李玉安做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工作。李玉安从不收受贿赂,每当有人给他送礼想让他在重量上做点手脚时,李玉安总是义正言辞地警告他们不要整些有的没的,他是坚决不会徇私枉法,让他们占一丁点国家的便宜。
每一年粮库评优表彰先进工作人员时,李玉安的名字总是排在前列。李玉安因为表现优秀,总是能得到粮库给的调薪名额,但他总是让给其他生活困难的同志。
实际上他自己生活得也很艰难。李玉安刚刚复员时每月工资只有46元,年涨到52.5元,年涨到59.5元,直至年退休。
李玉安的伤残等级在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只被评为三等甲级,每年的残疾金只有30元,后来又慢慢涨到70元、元。
李玉安一家八口人全靠他自己养活,那一点钱怎么够呢,但是他从没有向*府张口申请过帮助。
得知自己被追认为烈士是在年末。邻居家的小孩拿着语文课本找到他,指着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烈士“李玉安”三个字,问是不是他。
李玉安接过课本仔细阅读了那篇文章,发现写的正是松骨岭战役,里边的名字是那么熟悉。只是李玉安没有跟小朋友说他就是课文里的“李玉安”,只说是同名同姓。
直至年2月,李玉安为了给儿子李广中争取一个入伍名额,辗转打听到当年的老部队38*在保定驻*,这才拿着残疾证和复员证去找部队,说明了自己的身份。
“活烈士”出山
*史办公室的李淼主任亲自接待了李玉安,在交谈中,李淼愈发肯定这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三连副班长李玉安。
因为当年那场惨烈的松骨峰战役,李玉安对每一个时间、人物、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即使40年过去了,但对李玉安来说,那一天恍如昨日,每一个场景都清晰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4月初,李玉安再一次回到老部队打听儿子入伍的手续时,正好碰到团里在开庆功大会。李淼主任陪同他一起参加庆功会。会议上,领导特意向全体战士介绍了李玉安。
中国人民 第38*师团一营三连的战斗英雄副班长李玉安,松骨峰战斗中的“活烈士”李玉安同志,在隐功埋名40年后,重新出现了。
一时间,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活烈士”李玉安“死而复生”的消息。李玉安接受了很多次采访,在一次采访中李玉安说出了他为什么隐功埋名的原因。
只因那一仗三连几乎全*覆没,而他能活着回国娶妻生子,已是极大的幸运。对他来说,用松骨峰战斗英雄的功绩邀功领赏,会让他良心不安。
李玉安从来没有忘记跟他并肩作战的三连战友,也时刻谨记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员,从来没有辜负过*的培养。
每次李玉安去全国各地参加座谈会或作报告时,从来不收单位或个人赠送他的礼物。即使他知道大家并不是想要求他办什么事,只是出于对一个老战士的尊敬,他也只是礼貌拒绝。
年7月,李玉安到北京参加“八一”老战士座谈会时,得知南方好几个省份正在遭受洪涝,他就把自己身上的钱捐了出来。原本这些钱是他承诺好要给家里人买衣服的。
同年春节,巴彦县领导去看望李玉安时,按照规定给他留了元慰问费。但是李玉安却将这笔钱捐给了附近的两所小学用来买书。
就在李玉安逝世的前两年,他还拖着病重的身体到处筹钱,只为了能够给镇里修一条公路。年1月10日,李玉安在黑龙江省巴彦县逝世。遗憾的是,李玉安没能亲眼看到公路完全建成。
结语
李玉安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证明,身为战士,他们不怕牺牲,誓死也要完成任务;身为共产*员,他们一心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他们,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