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三年疫情,三年抗疫,三年笔耕。三年中一次次的疫情来袭,一波又一波的*株来侵,一地又一地的瘟疫爆发,让我时时生发出些许的感叹、感动、感怀、感激、感谢,还有怀旧、伤逝、叹老...今年清明节过后,我沉浸了几天之后,便给自己找了点事做,把从疫情开始至今写过的:顺口、打油、杂谈、诗词、散文...搜集整理之后(有的已经遗失掉了),把仅存的一部分文稿汇集在一起呈现出来,刊发。
我把疫情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所为所悟,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用指尖记录心情,用笔墨抚摸心灵。回味从新冠病*到德尔塔变异,再到奥密克戎,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岁月,那一幕幕难忘的时光,以及在脑海中至今还残存着的那些无法抹去、很难消失的惊恐和深深的遗憾汇集于笔端。想剪下这段旧时光回味,闻一闻记忆里的味道:曾经发生在武汉、龙江、吉林、辽宁、西安、香港、上海...中的疫情,触摸这段历史整理散落的回忆,寻找生命中的自己,净听这些还没有远去的足音。让那些仍然带有温度的温暖的故事,展示一下内心与内心的交流,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那些体悟,唤起我对这三年时光的记忆,抖落岁月的忧伤,以此来激越我的内心,唤醒我心灵的跃动,抒发心情,描述境况,表达志趣,交流情感,留下我生命中这段难忘的永恒的纪念,仅此而已。
十三暑中风云
三伏疫风似剪刀,
恰似三九大雪飘。
新冠变异德尔塔,
强袭环球众国家。
各地疫乱不注鸣,
适逢岁中更狰狞。
新冠*株起狂烟,
防疠重返眸泪酸。
十四疫起中秋
闽地疫情方收场,
龙江警报又拉响。
香甜月饼无心咬,
新冠*株再来扰。
天不佑人过中秋,
瑟雨萧风卧高楼。
吴刚斫桂藏残月,
杯觥浊酒思嫦娥。
十五读哈市府[38]号公告
巴彦兴隆刚解封,
哈市实则无疫情。
民众诧异究为何?
只因讷河在我省。
莫学美国特没谱,
百姓成批驾鹤行。
中央防控决策明,
新冠虽狂民安生。
十六冬日暮吟
日闻新冠闹冰城,
乡亲老友不安宁。
小区封闭防控严,
豪宅一时成囚笼。
夜念老妻心头挂,
想你想她想大家。
明日大雪悄然至,
恨把病*一刀杀。
十七战疫(组诗)
--寄给奋战在战疫中的儿女
战疫一子鼠腊月透骨寒,
新冠强袭北与南。
呼兰冠*来得猛,
非常恐怖又狰狞。
公园广场万巷空,
全区百姓锁家中。
封村闭户又关城,
六次核酸排长龙。
战疫二儿女亟出征,战疫在两城。①
身知责任重,全家添光荣。
临行有千言,却在喉头哽。
春节多想念,无刻不心牵。
注:儿子、腊月十六,一声警令,慷慨逆行。去哈市南岗“重患隔离点”执勤服务,至今未归。女儿,从腊月初五,昼夜奋战在社区一线,一直也未能与病中的母亲和孩子见面。
战疫三北国龙江疫情添,
吾儿冲锋力克艰。
警察职责心上悬,
慷慨逆行义凛然。
冰雪挂满眉和眼,
朔风吹透胸背寒。
执勤何曾分昼夜,
思亲犹自“感悲欢”。
战疫四罪恶新冠来萧乡,
女儿出征灭妖狂。
信息登记起清晨,
数据筛查到夜深。
测温扫码雪地卧,
街区遍洒铿锵印。
自古沙场无弱女,
而今我女逞英强。
战疫五亲悠悠,情悠悠。
新冠疠疫乱神州,
儿女可安否?
思悠悠,念悠悠。
儿女执甲阵地守,
夜半泪偷流。
战疫六
翻一页日历,年初一。打一组电话,给亲友。
煮一锅饺子,呼亮亮。
沏一壶热茶,唤英子。
斟一杯美酒,敬卫士。
唱几句赞歌,送天使。
寻一首唐诗,谢亲人。
觅一段宋韵,大团圆。
唠叨几句话,送平安。
看一看视屏,拜个年。
摆一桌好莱,等他俩。
开一开房门,迎凯旋。
真想你,太爱她,早相会。
编后语
岁月已去,历史留痕。我写的《战疫情十七首》,只是源于对这三年疫情的回忆、抗疫的过程和我对文学爱好的冲动。虽然我对诗和词的韵律、格律、规制、要求不懂,对写作的手法和技巧也不太会,缺乏对诗词的总揽和探究,自觉难以胜任。但我还是利用炒股和忙于家务以及封控期间的闲暇,用心用力的去写,毕竟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经历。收录的这17首,多半是这三年疫情中以自娱、赠友为主,成为我平时生活中的一个乐趣。与写诗作词,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相差甚远,不具备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
通过这些习作,我祈求能磨练出神奇的笔,写出会发光的诗文。我认为:写作的过程就是追梦的旅途,我心灵深处也有自己的绿地,所以一路探寻,笔耕不辍。时间之短,水平有限,只是习作;谬误疏漏,切勿见笑,伏乞指正,不吝赐教,感谢诸位!
年4月15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