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大
巴彦,古称巴彦苏苏,满语中的“富贵村庄”。地处哈尔滨、绥化两市“一小时经济圈”内。辖10镇8乡、个行*村,户籍总人口约63.9万人。
巴彦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辽金时期渐入兴盛,并因诞生了金景祖昭肃皇后等4位皇后而名噪一时。年清廷在巴彦建治管理,年张甲洲组建巴彦抗日游击队,打响中共武装抗日第一枪,年建立新*权,为东北最早解放的县份。这里是共和国20位将*的故乡,也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
巴彦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商品猪、商品渔、大豆出口基地和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龙江生猪生产第一县。巴彦有沃土良田万亩,盛产大豆、玉米及其它经济作物。粮豆总产稳定在26.1亿公斤以上,品质、产量商品率均列全国排头。水稻、大豆、玉米已取得绿色标识。
巴彦初步形成了以兴隆工业园区为主,巴彦轴承制造产业园、西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为辅,以及大顶山航电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即“一区二园一带”为重点的工业集中区产业格局。
巴彦按照“一带三区”的格局规划空间布局,让这座百年古城的规划和布局更科学舒适、规范宜居。依托巴彦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资源,形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集产业新城、文化新城和生态新城为一体的生态宜居中等城市。
沿着先烈奋斗足迹,同心同德,砥砺前行。
“德培中兴”“德塞千古”,在这里,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历史的丰厚。
统筹城乡发展,狠抓生态治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定“变则通,通则久”和“敢为天下先”的理念,实现畜牧业由“量”到“质”的飞跃。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农业现代化初具规模。
全力打造更宜居的城镇新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探索电商发展新模式。
以园区为平台、以骨干项目为龙头,努力促成项目、资本、产业向园区规模集聚,竭力打造工业集中区。
深化“放管服”改革,破解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痛点、堵点,提升“筑巢引凤”软环境。
(巴彦县人大常委会1月14日供稿)
责编:市人大研究室新闻宣传处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