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到2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率自治区党政考察团在上海市和江苏省学习考察。考察团一行领略了两地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目睹了两地千帆竞发、生机勃勃的高质量发展势头,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启发了思路、激发了干劲。
本报专访了部分参加学习考察的盟市、厅局负责同志,畅谈学习考察的感想体会以及对标差距、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具体思路,激励全区各地学习改革发展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全面优化内蒙古营商环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城市治理和社会建设精细化水平,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赤峰市委书记孟宪东:把先进经验推广应用到赤峰高质量发展实践中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扎实成效、改革创新的深入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举措……此次考察,我深刻感受到我们和先进地区在发展水平上的现实差距和提高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巨大压力。回去后,要通过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主动作为,把学习到的先进经验,有效地推广、应用到赤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当中。”赤峰市委书记孟宪东说。
孟宪东表示,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抓手,以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牢守住生态安全的底线。在生态建设方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不断提升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污染治理方面,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更大进展。在资源节约利用方面,结合赤峰实际,做好“水”的文章,千方百计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社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
孟宪东表示,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举措,更加高效地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重点以推进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切入点,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以整治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为主攻方向,打造公平的司法环境,以健全信用监管和强化政府信用为关键环节,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在招商引资方面,将结合赤峰实际,差异化地下达招商任务,实行有针对性的督导和考核,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常态化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特别是要围绕主导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需要,精准绘制招商“图谱”,不断提高招商的质量和效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及庆玲)
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努力在生态治理和现代农业共赢发展上做示范
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认为,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自治区组织党政考察团到上海、江苏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两个省市的科技创新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长江生态系统治理保护、智能化社会治理、高效的政务服务等,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是领先水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常志刚表示,巴彦淖尔市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按照自治区对各盟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重点聚焦优势特色领域集中发力,以国际化视野创新突破,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是要立足巴彦淖尔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乌梁素海生态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彻底消除生态隐患,整体提升生态治理水平,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现代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打牢基础,为保护黄河作出贡献。
二是要发挥巴彦淖尔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改良,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抓好种子工程这个现代农业的“芯片”。推进国家农高区,中以、中奥等中外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经营模式。以“天赋河套”品牌为引领,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农畜产品优质优价,全面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
三是要对标上海、江苏等先进地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商会协会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连英)
乌海市委书记唐毅: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激发新活力
“上海、江苏贯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海市委书记唐毅表示,要把考察学习的成果与乌海的实际结合起来,扎实推进乌海的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以推动乌海的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的实际成效,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唐毅说,要聚焦扩大有效投资,全力以赴培育发展新动能。在招商引资上,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谋划项目,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策划储备“十四五”重点项目。在项目建设上,强化土地、水资源、能耗等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达产、早见效。在平台打造上,将低碳产业园作为乌海高质量发展的承载地、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推动工业企业进园区、产业发展集群化。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千方百计构筑发展新优势。建设一批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动传统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产业整合重组、提档升级,推动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转变,资源利用由初级加工向集约利用转变。立足景观优势,融入自治区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建设,擦亮打响“来沙漠看海”旅游品牌。实行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多管齐下”,为产业转型腾出环境容量。
要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激发发展新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市、区、镇(街道)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全面推行掌上办、网上办等政务服务模式,努力让群众“一次不用跑”。积极推广容缺后补等便利化措施,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全面落实援企惠企、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及庆玲)
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龚明珠:把先进地区好经验好做法吸收好转化好
随自治区党政考察团到上海市、江苏省学习考察,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龚明珠有几点深刻的体会。
龚明珠说,这次学习考察,我体会到了两省市强劲的发展势头、高水平的发展成果、实干争先的创业精神,体会到了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还没有完全用好、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还没有完全建立,体会到了我们在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等深层次方面的差距。比如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各级各部门在精细化管理服务上还有待加强,需要精准服务、靠前服务,实现清单化管理,挂图作战,把破解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难题作为加快项目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比如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依然存在着惯性模式和路径依赖,需要树立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激活创新链的系统思维,结合产业链缺失或薄弱环节谋划项目、完善政策,有针对性地承接好产业转移、开展好招商引资。
龚明珠说,对标对表先进地区,我们感到压力倍增,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深刻准确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真正把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吸收好、转化好。比如在推动能耗“双控”和稳投资工作方面,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守住能耗双控底线的基础上,坚决摒弃能耗“双控”严要求与抓项目建设、发展经济相对立的思想,做好挖潜、疏导工作,为新上的高质量项目腾出空间,实现双赢。(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永桃)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郑东波:探索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围绕自治区党政考察团到上海市、江苏省学习考察的收获和下一步的工作,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郑东波。
郑东波说,此次到上海、江苏考察学习,整个过程是一个见世面的过程,更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催人奋进、激发斗志的过程。大家通过所看、所听,全方位领略了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学习了两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改革创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
郑东波表示,要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布局,按照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的思路,对全区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做出科学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对策措施等,推动“十四五”期间全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下大功夫。江苏、上海的全国知名旅游企业、旅游品牌,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消费和服务紧密契合,消费引领保障供给,而这恰恰是内蒙古旅游业的短板和弱项。下一步,内蒙古一定要把过去“有什么给游客看什么”,转变为“游客想看什么,想得到什么服务,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的发展模式。三是进一步推进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上海和江苏非常注重文化和旅游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特征体现得非常显著。内蒙古在文化和旅游业相融合的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区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却没有把它和旅游业发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比方说,内蒙古历史上实证了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实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轨迹,我们要让考古旅游火起来,让文物遗址活起来,让内蒙古的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连英)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冯家举:学习先进经验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冯家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治区党政考察团到上海市、江苏省学习考察,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具体举措。
冯家举说,作为发达地区,上海、江苏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各省区市的前列,我们与其相比差距非常大。他介绍说,自治区党委、政府近几年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与科技部部区会商共同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以来,自治区出台了“科技创新30条”,并与科技部共同召开“科技兴蒙”合作推进会,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弥补自治区科技创新资源不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次学习考察,对自治区科技创新工作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冯家举表示,在上海、江苏学习考察期间,科技厅与两省市科技部门进行了充分沟通,为下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下一步,科技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藩篱;二是抓好已经出台政策的落实落地,让好的政策在科技创新上发挥好的作用;三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切实发挥其主体作用;四是大力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吸引区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在内蒙古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把人才团队吸引过来,让新型研发机构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五是切实实施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抓好关键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使科技创新成为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支撑。(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苏永生)
风起长三角潮涌大草原
《内蒙古日报》评论员
4月18日到21日,我区党政考察团赴上海、江苏学习考察,瞻仰红色遗址、深入企业调研、签约投资项目、深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更好地改进和提升我区各方面工作。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走出去,才能进一步开阔眼界、启迪思路,才能进一步认清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这次我区党政考察团赴上海和江苏学习考察,既是一次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的学习之行,也是一次对标先进、寻找差距的收获之旅。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聚焦聚力推动“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扎实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这样的关键时期,需要主动走出去,积极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服务中心,从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从苏州工业园区到“六朝古都”南京,从南京天加环境科技公司到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一路考察,一路学习,一路深思,我区党政考察团怀着“见贤思齐”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从得风气之先的长三角地区发展中,汲取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能量。
任何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思想解放这个“总开关”。很多时候,思想境界有多高,发展的思路就有多宽、空间就有多广、成果就有多大。上海和江苏的经济之所以“身强体壮”,核心秘诀就在于思想解放、敢闯敢拼,相较于他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的思想解放、理念超前和思维创新,我区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视野还不够开阔,创新思维还有不小差距。实践表明,没有思想的先导,行动就无法跟进;没有思想上的破冰,行动上就难以突围。学习上海和江苏的先进经验,关键在于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心理,树立锐意进取意识,以理念创新引领实践创新,以思想新境界开辟发展新境界。
这次学习考察之旅,我们看到了差距、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然而,光有认识还不够,光学经验还不行,还得将这些认识和经验消化吸收。比如,上海市“一网通办”运行模式带来的政务服务的便捷与高效,对我区优化营商环境有什么借鉴意义?再比如,协鑫集团、宝时得科技公司、信达生物制药公司都将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作为制胜法宝,内蒙古的企业又能从中学到什么?还比如,在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考察团真切感受到科技支撑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强大力量,这样的经验能否运用在我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唯有将这些考察中看到学到的先进理念和鲜活经验,转化为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动能,才能真正达到汲取外来营养、增强自身体质的目的。
风起长三角,潮涌大草原。相信我区党政考察团这次学习考察之旅,不仅能激起一层涟漪,还能搅动一泓池水,让全区上下行动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将考察学习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思路和举措,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均由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马建荃摄)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