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熊熊燃烧的战火正要吞噬两块宝玉,两只仙鹤不忍心看宝玉有损,救下了他们。仙鹤带着两块宝玉,飞过千山万水,回到了故乡黑龙江。口衔着宝玉的仙鹤看到故乡的美景,欢快地叫了起来。
两块宝玉随着欢叫声脱口而出,散落在人间,一块宝玉落在了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另一块落在了七台河市。这两块宝玉朴实得如同原煤一般,人们不识得,自己也不肯吐露真相。历史的灰尘再次掩盖了他们的光辉,因此不为人所知。
直到十几年后,两块宝玉被艺术大师慧眼认出,他们有着比传说更为动人的真实故事。年,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说《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牺牲的烈士之一——李玉安,他还尚在人世。
“李玉安”现世后,引出了另一块璞玉,在松骨峰战斗的另一位“活烈士”井玉琢也被人们发现了。“井玉琢”与“李玉安”一样,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国家作贡献。
图李玉安
两位“烈士”还活着的消息一经报道,引起了各地轰动,就连朝鲜的《劳动新闻》也报道了这一事件。见过李玉安和井玉琢的人不是很多,但是他们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见过。作家魏巍曾写下过一篇经典著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文的节选被选入了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中。
魏巍动情地写道:“如果要为这场战争立纪念碑的话,请把那些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他们的名字是:“熊官全,井玉琢,李树国、李玉安……”共有13名烈士。在这份名单中,李玉安和井玉琢竟然都还活着。
李玉安的照片被《人民日报》登在了最显眼的位置,照片中他笑容可掬。魏巍说:“您是最可爱的人。”照片中的李玉安双手抱拳,仿佛在说:“不敢当、不敢当。”
这两位烈士,在战争中经历了什么?“烈士”是怎样“死”而复生的?
老人送子参军,暴露烈士身份
年2月,一位老者,普通农民穿着,脸上满是白胡茬。他在外甥的搀扶下,来到了保定驻军某个政治部接待室。秘书处的谢干事,见到老者,连忙询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只见老者激动地握住谢干事的手,说道:“我总算见到你们了!”
谢干事很是惊讶,眼前这位老者很是陌生,于是问道:“你是谁?”老者回答道:“我叫李玉安,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李玉安说完拿出了一本小学课本,翻到《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指着中间的名字说道:“我就是书中松骨峰战斗的烈士,李玉安,我还没有死。”
图《谁是最可爱的人》书籍
谢干事听完,十分惊讶,他查看了一下老人的残疾证,年份、名字等关键信息都能对得上。事关重大,他很快就将事情报告给上级领导。军史办公室的李淼生主任亲自接待,李主任参加过朝鲜战争,曾经在李玉安那个团工作过,对当年那场战斗的情况比较了解。
李主任仔细检查眼前这位老同志的残疾证,询问老者在松骨峰的战斗情况,以及被救的整个过程。一番交流下来,李主任经过调查核实,他就是当时参战连队的副班长李玉安。
李玉安老人说出了来这里的目的,想送自己的小儿子去当兵。他说,小儿子从小的愿望就是当兵,奉献自己,保家卫国。
小儿子初中毕业后,连续三年报名应征入伍,但是每年的参军名额有限,每次都没赶上。李玉安共有6个子女,他们想送一个孩子为国家效力,再加上小儿子每天都在跟前磨人。李玉安带着歉意说道:“我想不出别的办法了,只能来麻烦你们。”
部队领导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重视,商量过后,决定同地方政府商议,将李玉安的小儿子作为特殊情况接受其入伍。李主任亲自给地方政府写信说道:“经核实,李玉安同志是抗美援朝中的战斗英雄,希望政府能给予他们生活上适当的照顾。”
李玉安拿到了部队的身份证明和李主任的信件回家了,由于种种原因,李玉安小儿子的入伍手续还是没有办下来。一家人只能另外想办法,李玉安在女婿的陪同下,回到了自己的老部队。恰好,老部队正在举行庆功大会,李主任在其中。
李主任见到李玉安,亲切地将李玉安拉进庆功会中。在会上,李主任郑重地向军、师50多位领导人介绍李玉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这位老同志是我们部队的英雄,参加过松骨峰战士。是一位‘活烈士’,他是我们部队的荣耀!”
李玉安本是想为小儿子参军的事情来的,没想到直接被拉进了部队中的庆功会。李主任介绍完,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持久不断,大家用掌声来表达对这位老英雄的敬意。李玉安站在台上,看着同志们,想起曾经的峥嵘岁月,热泪盈眶,深深地向台下的同志们鞠躬。
李玉安这位活烈士也出现在了公众的眼前,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他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李玉安”出山,引出另一位英雄人物“井玉琢”
“活烈士”李玉安的重大新闻还没有平静,松骨峰战斗中的另一位“烈士”井玉琢也被发现了,他和李玉安一样,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40多年绝口不提身后的功与名。李玉安还活着的消息被传出来了之后,井玉琢的事迹也被当地的相关部门重视起来。
党史办主任亲自带人来到井玉琢的故乡红旗乡,对井玉琢的事迹进行整理挖掘,在当地的党史刊物中发表相关文章。8月20日,李玉安在收音机中听到了井玉琢的相关报道,才知道原来老战友井玉琢还活着。
李玉安很高兴,兴奋地托人代笔给井玉琢写信,在信中说道:“我近日才得知你还活在世上,内心十分激动,想当年我们在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我很想当年同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好可惜,他们都牺牲了。我一想起他们,我就想更好地工作,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对他们怀念的一种方式。这些年,你也是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我想你肯定也是抱着这种想法,对吗?……”
8月31日,井玉琢给李玉安回信道:“战争是残酷的,我有幸从战场回来,每次想起已经牺牲了的战友,就会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必须要像他们一样,将自己全身心地交给国家……”井玉琢早年是一名煤矿工人,他一个手指弯曲,满脸伤疤,这是被大火烧过的痕迹。
图井玉琢
在抗美援朝的松骨峰战斗中,究竟是怎么样的情况?我们回顾一下当年战场上的情景,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松骨峰战役的惨烈程度
在朝鲜战场上,第二次战役打响,有一支志愿军部队奉命向敌后方部队进行穿插,目标是切断敌人逃生的路。志愿军部队赶到书堂站,敌人也刚好到达这里,一场恶战即将开始。
我军战士匆匆占领了路边的小山岗,在此处受阻的敌人,对我方战士进行疯狂的炮轰,我方连队的阵地,山头的土全部被轰下来了。敌人向我方阵地投下了无数个汽油弹,整个阵地被大火席卷了。志愿军战士们,站在大火浓烟的山岗上,与敌人进行反击。
志愿军战士们高喊着口号,无畏生死,将攻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击毙在阵前。敌人的尸体逐渐增多,在山岗下面堆成了一个小鼓包,这座山岗也被鲜血染红。敌人为了争取生存,发疯似的向前冲锋。
松骨峰战斗已经持续了八个小时,志愿战士们弹尽粮绝,蜂拥而上的敌人仍然没有放弃冲锋,他们冲上了最高的山峰,飞机在此时投下汽油弹。大部分的战士们身上都着起了火,惨叫声一片,勇士们仍旧没有放弃,他们干脆丢下了手中的枪,一身呼呼的火焰向敌人扑去,死死地抱住敌人,与他们同归于尽。
松骨峰的勇士们,用身上的火进行反击,死也要拉一个垫背的!他们在用生命和信念来与敌人搏斗。
据营长回忆道,战后阵地上我们可以看到,地上的枪都是零碎的,被摔碎了,满山都是机枪的零件和各种枪弹碎片。烈士们的尸体大部分被烧得面目全非,他们都是活活被烧死的啊!生前的痛苦可想而知!
图松骨峰战役
烈士们保留着生前的各种姿势,有的抱住敌人的腰;有的抱住了敌人的头。有一个战士,嘴里还咬着敌人的半个耳朵。打扫战场的时候,战士们甚至难以将烈士们的手掰开,他将敌人抱得是那样地紧。
我方全连伤亡惨重,在敌人武器装备精良的情况下,我们的战士打死了多个敌人。这支连队成功拖住了敌人,我军大部队赶了过来,成功将敌人全部歼灭。
魏巍作家满含泪水地写道:我要记下那些带火扑敌、用刺刀和敌人拼命的所有烈士的名字,让世人永远记住他们,我们的烈士永垂不朽。
“活烈士”甘于寂寞,别无所求
那场艰苦的战争,让李玉安和井玉琢落下了残疾。人们在得知他们还活着的同时,也有一个问号。两位英雄还活着这件事,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为什么他们要深藏功与名?他们之前是否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写进了教科书中、功名被刻进了石碑之上?他们是否知道自己的事迹受到万人的敬仰、几代人传颂呢?
英雄战后身受重伤,是如何走过来的?
“双玉活烈士”在早年都是闯关东讨口饭吃的山东贫困农民,他们从小就吃苦耐劳,老实本分,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是已退伍的老兵了。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他们重新入伍,被分到了同一支连队当兵。
松骨峰战斗时期,井玉琢是连队三排的班长,李玉安是二排的副班长。在松骨峰战斗中,两人负伤,李玉安的胸部被子弹打穿,前后留下了瓶口一样大的伤疤;井玉琢被大火严重烧伤,面目全非,手指被烧得像鸡爪一般。两人受伤严重,再加上没有主动说明,所以被误以为成了烈士。
图李玉安、魏巍、井玉琢等人的合照
我们先说李玉安,他是怎样“死”而复生的?
复员后的李玉安被安排到巴彦县当工人,刚参加工作的李玉安,只要一用力干活就会喘气不断,领导看到后将他调去当警卫。他做过很多岗位,比如保管员、质检员、加工员……哪个岗位需要他,领导就会将他调到哪里去。李玉安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从来没有抱怨过,领导总是很放心地将工作交给他。
厂里到年底总结工作的时候,会进行表彰,李玉安的名字总是会出现在名单上。李玉安干得最久的一份工作是检斤员,别看这是一个芝麻大的小官,却是十分重要的岗位。一台地秤,上面的一颗小星星就是十公斤,检斤员就是数星星的人。
常常有人给李玉安送猪肉、鸡蛋之类的礼物,暗示他在斤两上,不要看得太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帮忙做点手脚。李玉安总是会义正辞严地拒绝道:“你赶紧把东西拿走,我就当没有看到。你们就不要妄想可以通过我,来占国家的便宜!”
李玉安手里那杆秤,托得很准,既不让国家吃亏,也不会少了大家的。久而久之,他在大家眼中就是一杆公平秤。
李玉安刚复员时的月薪只有46元,直到年,才涨到了元。这些年来,他就是靠着这些工资维持着一家八口人的生活。
从年到年,他有过无数次升职加薪的机会,但他将机会让给比自己更为贫困的同志。
我们再来说说井玉琢,他是二等乙级残疾,按照政府规定,国家会对他负责、终身供养。年春,井玉琢身体痊愈后,被调到了家乡的一所军校,原本他可以在那里毫无负担地安度余生。
井玉琢却坚持要回到乡下务农,想靠自己的劳动成果吃饭。领导纷纷来劝他说道:“你都这个样子了,连农具都拿不了,怎么干活啊?”井玉琢却执着地说道:“这些都是小问题,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绝不会白吃公粮。”
井玉琢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特意写了一封信交给领导,上面写道:“我只是一名军人,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绝对不会向困难投降。我不想给政府添麻烦,我可以劳动、自力更生。我愿意和群众一起劳动,争当劳动模范,为美好的社会主义生活奋斗。”
回乡后的井玉琢,开始了艰难的恢复训练。他的皮肤被大面积烧伤,在冬天里,新长出来的皮肤很干燥,又薄又嫩。井玉琢一握住农具,手上的皮肤就会裂开。他并没有因此放下手中的农具,而是干劲十足地翻地。
锄头把手上沾满了鲜血,妻子见状,心疼地说道:“干活不急于一时,你要是再这样,我情愿去要饭,也不要你这样干活。”井玉琢却笑着说道:“当年我可是在‘八卦炉’练过的,大火都没有将我烧死,这点小事难不倒我。不过就是破点皮而已,跟蚂蚁咬一样。”
井玉琢继续干活,手上的皮肤反复裂开,反复愈合。时间久了,他的手居然能张开自如,干活的时候也不再流血了。他用自己超乎常人的毅力,从一个连杯子都拿不动的人,变成了一个可以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井玉琢在村中管理过油坊、基建,每一样工作都能很好地完成,他从一个“废人”,变成了能人。井玉琢一家六口人,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子女要抚养,他肩头的担子不小。
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家里人长时间没有油水进肚,导致大人和小孩大便干燥,十分难受。井玉琢的大儿子说道:“爹,你从油坊里多少拿一点油出来吧,给弟弟们润润肠子。”
井玉琢严厉地批评道:“你怎么能这样想,我管着油坊那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往家里拿油,那别人怎么办呢?”井玉琢在油坊当值期间,经手的油达到十万斤以上,他始终没有沾染分毫。
图农村的油坊
暴露抗美援朝“烈士”身份:我并不是功臣
李玉安和井玉琢两位英雄生活得很清苦,他们这些年当然知道,只要向政府表明身份就可以得到救助,但是他们都非常默契地选择了不说,坚决不去邀功。
早在年的时候,井玉琢就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却从来没有向世人炫耀过曾经的功绩和壮举。部队的老同志曾经准备为井玉琢向相关部门邀功,他知道后,连忙制止,说道:“陈年往事了,提它干什么,真正有功的是战场上的那些烈士。我邀功了,他们怎么办?”
李玉安邻居家的小孩跑过来,兴冲冲地问他:“李爷爷,我在课文里读到您的名字了。”小孩一边说,一边拿出语文课本翻到那一页,指着“李玉安”这个名字问是不是他。李玉安没有读过书,于是说道:“可能是一样的名字,不是我哦。”
年,李玉安的残疾军人证需要更换,他来到县城。老战友王久海看到李玉安十分惊讶,说道:“你居然还活着啊!大家都以为你牺牲了。追悼会都帮你开了,有一个作家还把你写进了教科书。”
女儿在他面前读魏巍的那篇文章,一听李玉安就知道,文中的“李玉安”原来就是自己。女儿问道:“爸爸,我看到你的名字了,你好厉害,被写进书里了!”李玉安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那不是我,重名而已。”
之后他们的事迹被各大报社刊登出来,两位英雄始终闭口不提曾经的功绩,一心只想为国家作贡献。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很多爱国商人和个人给他们送家电、各种礼品。
图井玉琢(左)和李玉安(右)
人们说老英雄过了十几年的清苦生活,早年又险些丧命,晚年理应得到更好的生活。李玉安和井玉琢两位老人始终不肯要人民的礼物,李玉安神情不安地说道:“哎呀,这是干什么呀,早知道就不说了,这让我如何能安心啊?你们快拿走吧,情义我收下了,东西就不要了。”
黑龙江省领导来到井玉琢家中送去关怀,说道:“同志,你是人民的英雄,是一个有功之臣啊!”井玉琢却说道:“我哪里能算得上是有功之臣,真正有功的,是那些已经牺牲了的烈士。”
李玉安和井玉琢,双玉洁白无瑕,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没有使他们倒下,出名后的功名也没有使他们陶醉。“您永远是最可爱的人”,这句赞美,他们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