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兴隆镇,有百年的历史,无暇体会小镇的文化和繁荣,我为战疫而来。
10月1日6点半,拉开窗帘,秋日耀眼的晨光照射进来,杨晴瞬间扫去前晚熬夜的疲惫。杨晴是哈医大二院检验科医生,此次随同事们支援巴彦,从事核酸检测工作。
7点,洗漱完毕,杨晴招呼队员们下楼。自从9月24日赶赴巴彦县兴隆镇支援以来,每天早上被“捅嗓子眼儿”成为她们的“规定动作”,“在抗疫的战场上,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守护生命。”
8点半,随着样本陆续抵达,队员们进入紧张工作状态。作为技术领队,杨晴除了进舱“阻击”病毒,还要在舱外负责统筹协调工作,样本分发、备品耗材取送……都是她需要操心的事儿,对讲机每天都不离手,话说多了嗓子也变得沙哑。
下午两点,随着第一批样本检测完毕,工作了五个多小时的队员们才得以出舱休息。杨晴终于吃上了她的午饭——一碗泡面,“下午还有一批样本送来,得赶紧吃”。
傍晚六点,天色渐暗,一天的核酸检测进入尾声。不过,杨晴的夜班才正式开始,“还有一些零散的标本需要检测,有些异常的标本需要复查”。车载火眼实验室里,杨晴熟练地开盖、加样、关盖、提取核酸……杨晴说她喜欢进舱,这里是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也是她最熟悉的“战场”。
晚上八点,终于忙完手头的工作,杨晴风尘仆仆地赶回驻地,马上与等待已久的父母视频连线。“最近天冷了,多穿点,别感冒……”父母的声声叮咛,让杨晴感到格外亲切和踏实。每晚的视频时间,也成为疲劳的一天里最温馨的时刻。
逆向而行,生命至上!哈医大二院支援巴彦紧急医学救援检验队,目前已协助完成检测10万余人次。战斗还在继续,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加油巴彦,加油最美医护,等着你们凯旋!
来源:龙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