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遥祭我的祖父
——祖父去世85周年祭
作者/曹兴琢
穿越八十五年时光的隧道
祖父,我来看您
*
沿着窄窄弯弯的街道
我走过斜斜的胡同
走进后曹王庄尘封的记忆
祖父
我看到了低矮昏黑的土房子
看到了黄土地上打拼的您
*
祖父
个子高高的您脚穿草鞋
身披布衣
扛一把铁锨
踏过坑坑洼洼的乡村小路
去耕耘咱家贫瘠的土地
*
蹲下身子细看墒情的是您
铲除杂草汗润禾苗的是您
原始简陋的铁耙,铁锄,铁犁
年复一年
在靠天浇灌的庄稼地里
运筹帷幄
踏踏实实
指引着一个大家庭
收获希望
抛洒着汗滴
祖父啊
繁忙的农事
那是一场又一场打不完的战役
*
裹着金莲小脚的祖母
悉心照看着儿女
*
一场急病却袭打着五十四岁的您
望了又望我的父亲
您不到一岁的幼儿
祖父,您不舍地离去
八十五年后
您的名字——曹宪成
湮没在滚滚尘烟
却刻录在曹氏家族的族谱里
鲜活在后辈的心坎里
*
祖父
我的脚步声传承着您的勤劳和坚定
我的笑容里有您的忠信和刚毅
您的血液
永远流动在子孙的生命里
流淌下去
流淌下去
......
曹兴琢于阳信
.04.23
作者简介:曹兴琢,笔名小草。大学文化,从事教育教学,县生物学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县政府“园丁奖”获得者,中学高级教师,现在阳信县实验中学任教。《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会巴彦淖尔分会常务副主席。《体内“大扫除”》发表在年9月中学生物教学(陕西师大主编)国家级教育刊物上。还有部分论文发表在省市其他刊物或报纸等。从年8月份开始,工作之余,着手记录整理家人、曹氏宗亲的族谱资料。收藏并保存有阳信县河流镇《南曹曹氏族谱》照片版(河流南曹、北曹、信城朱家园、无棣水湾镇关庄、无棣西小王镇曹家都是一个谱书),河北沧州市、天津市、辽宁市、山东无棣部分曹氏多个村曹氏族谱,即《三大门地区曹氏族谱》电子版,《山东城头曹姓渊源探究》电子版,《滨州杜家》等多部谱书。调查并撰写了《阳信支曹氏族人知多少》一文,和菏泽市曹国文化研究会编委会多名编委保持联系,收藏并保存《曹风》创刊发行以来的全套期刊。曹氏家族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研究者,洋湖曹氏族谱第三次大型修谱《现代曹氏族谱》发起人、主编兼编务。笃信:持正道者福广,善积德者祥多。
诗歌:江南情思
作者:王书龙
多雨的江南
润染了深情的思念
雨打桃花泪
花重红杜鹃
风声吟
鸟声碎
声声叩响颤抖的情弦
*
故乡的村庄
早已淹没母亲的炊烟
枯枝落
北风寒
孤独沉睡在
那片冰冷的麦田
*
断魂的清明
有梦想牵
送你细雨相伴
送你春色江南
用我滚烫的心
熨热大地的温暖
作者简介:王书龙,60岁,山东德州人,德州市税务局退休。喜欢诗歌、摄影,创作发表了多部诗歌、摄影作品。现为《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会巴彦淖尔分会副主席。
散文:父亲与茶有个约定
王吉祥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逢春节,父亲都有雷打不动的品茶习惯。那一幕幕如诗的意象,似禅的情境,定格在我的稚嫩心灵里。
除夕夜,父亲把早已买好的黑砖茶,小心翼翼地用菜刀一层一层的劈开,放在茶袋里,等天黑下来,在院子里用木柴垒好“旺火”堆,挂起自制的红灯笼,回屋点燃“贡财神”的“香火”,恭恭敬敬地给财神爷行礼毕,从茶袋里取出适量茶叶,放入壶,盛满水,置于已经烧红的铁锅里,开始煮茶,等水开一刻后,便把壶里的淡茶倒入杯里,打开茶壶盖,把杯里的淡茶水归入茶壶,倒出倒入,反复几次,再煮上十几分钟,茶就煮好了。砖茶大概属于红茶一类,北方蒙古马背民族有喝砖茶的传统习惯,历史也很悠久。
父亲端坐在炕桌旁,斟满一杯茶,呆坐静观,茶叶在玻璃杯里飘飘悠悠,茶梗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茶叶伴着轻摇曼舞的茶梗,在杯中徐徐上升、徐徐下沉,反反复复地折腾上几个回合,颜色由浅黄变为橙红,老老实实地等待主人的鉴赏、品尝。不一会儿,浓浓的、橙红的茶香,犹如一帘幽梦,袅袅地弥漫整个小屋,缕缕清香,微微的陶醉了小屋的空气,与屋里的檀香白烟和谐地相融在一起。茶泛溢着他的精华之气,檀香飘逸着她的空灵之雾,给贫寒的家充盈了富贵吉祥之气,给节日气氛平添了几许喜庆,给儿女们心中注入了快乐温馨,给家人团聚输入了醇爽的天伦之乐元素。
父亲静观杯中茶姿、色泽,如释重负地端起杯,轻轻地抿一口品着、尝着,嘴里发出啾啾的声响,肃然起敬回味着,咀嚼着茶梗、茶叶。此时,我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