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人员指导办事群众在线办理业务。孙秀艳摄
办事群众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鄂尔多斯受理窗口咨询商标申请业务。武敏摄
巴彦淖尔市市场监管人员对辖区眼镜店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袁子涵摄
群众在政务服务大厅市场监管局窗口办理业务。任漫桥摄
今年,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提出了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推出“一表填报”“一窗办理”“一网通办”“一次认证”“一照通行”等具体改革措施,有效推动了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等时间再压缩、服务再优化、营商环境再提升,在开办环节、流程、成本、时间上基本达到“一环节、一网办、零费用、一日结”。
为配套推进优化企业开办营商环境,全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先后实施了企业名称字号、经营范围规范化、住所经营场所、简易注销、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证照分离”等改革,切实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进全程网上办、手机办、银行办,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把企业开办门槛再降低、把企业开办条件再简化、把政务服务水平再提升。
通过创新性地实施普惠化、功能性的改革政策,优化企业开办营商环境工作实现了由点到面、由单一事项到系统集成、由单个部门到协同联动。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我区企业开办环节压缩至1个,开办时间压缩至1日,开办成本电子印章均实现免费,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今年前11个月,我区市场主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35.08万户,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发展到.83万户,同比增长5.32%;注册资本(金)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9.23%。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
纵深推进改革化解企业之忧
企业开办是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不断优化企业开办流程,通过“电子化、一窗式、跨省办”,有效破解企业准入时间、空间限制。
一是实施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审批服务“零见面”,截至目前,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登记注册户。推行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将名称预先核准与设立登记合一办理。二是推行“一窗式”综合受理窗口,将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实现外资企业登记商务备案与窗口登记“一窗办理”。三是完善市场主体登记审批事项“跨省通办”。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机构,推动市场主体登记审批13个事项“跨省通办”。
随着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今年1—10月,呼和浩特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户,同比增长22.82%;市场主体总量达户,同比增长6.6%。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放管并重,严格竞争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完善法治公平环境。在做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贯彻落实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查处商业诋毁、侵犯商业秘密、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年,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件。保护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能量。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开展商标品牌战略,推动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另外,将市场主体实际感受作为衡量营商环境水平的主要依据。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组建专班推进,制定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由局领导以企业身份体验行政审批流程,并邀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共同体验,提出改进意见;持续推进水电气暖等公共领域及行政事业违规收费治理工作,督促转供电主体及时执行国家电价降低政策,清退或抵扣加收的不合法费用。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查办价格违法案件30件,退还多收价款.99万元,惠及终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居民户。
包头市市场监管局: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做到“少、快、好”
包头市市场监管局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全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全年重点工作之一,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予以推进,持续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对标对表先进地区
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6月10日,自治区第一张由智能机器人核准的营业执照在包头市诞生,企业从递交申请到领取营业执照用时不到7分钟,企业开办进一步提速,市场主体准入由传统人工干预向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迈进。
包头市市场监管局提升登记效能,全力打造“少、快、好”服务模式。开办企业费用少。取消企业设立登记、社保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环节所有行政收费,每年为企业节约万元。开办企业速度快。通过进一步整合再造流程,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表填报采集开办企业注册登记、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等环节所需信息。全面落实一网通办、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开办企业服务好。与全市40余家银行开展政银合作,银行代办网点达余个,为市场主体设立登记提供免费代办、银行开户、自助打印营业执照以及相应的金融服务,企业登记便利度大幅提升。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企业开办专区,8项审批事项实现呼包鄂乌异地受理、17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发挥制度优势
助力高质量发展
第一,优服务、促创新。搭建“包头市知识产权大数据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包头受理窗口”成功设立,知识产权申请、查询、转移转化等更加便利;在全区率先成立12家重点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指导服务站”,帮助包头市首家本土专利代理机构成功获批,有效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水平。第二,促运用、见实效。与商业银行联合推出知识产权信贷产品,帮助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每年近亿元,纾解企业融资难题;促成全区首单企业专利保险和全市首单商标保险落地,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成本和侵权损失进一步降低;出台《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案》,申请并筹建国家稀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助力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第三,强保护、助发展。推动出台《全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局际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出台《压缩涉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办理期限的规定(试行)》,涉企专利侵权纠纷办理期限由90个工作日压减至60个工作日,系全区首创;积极申请并筹备建设中国(包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影响力不断增强
第一,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制定全区首个《政府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填补了自治区空白;编制《包头市部门联合抽查工作指引》,推动各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程序规范化、文本统一化,监管工作水平有效提升。第二,信息公开率不断提升。充分应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归集公示市场主体登记信息23.82万户,股权质押信息户,动产抵押信息户;归集行政许可信息户,行政处罚信息户,基本实现了全量归集。实行信用惩戒机制,有户企业被列为严重失信,对名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了任职限制,倒逼市场主体守法自觉,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年优化营商环境评估工作中,包头市市场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和“执法公开”两项指标均获分,受到营商环境评价组肯定。
赤峰市市场监管局: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为了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赤峰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各项改革,组织开展作风纪律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整体攻坚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切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维护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市场准入退出环境。积极推进企业开办和注销专区建设,在政务大厅设置企业开办、退出专区,实现“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工作模式,目前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其中设立登记不超过1个工作日。应用自治区“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平台,实现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程网办,17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实施企业注销“一网通办”,注销公告时间由45个工作日压减为20个工作日。
二是提升市场主体服务质量。组织开展作风纪律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整体攻坚行动,通过自查、核查、督查和聘请第三方体验式调查等方式,发现在企业开办、行政许可等政务服务及行政监管工作中存在不便利、不规范、不合法等影响营商环境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实效。找准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问题,梳理66项市场主体登记办事指南,制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