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
亮丽北疆天高地阔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呼和浩特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年
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也是开启呼和浩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
在这个关键时期
呼和浩特迎来两会时间
呼和浩特将
抓住新机遇
应对新挑战
书写新篇章
营商环境的好与坏,是一个地区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几年,首府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成效有目共睹,特别是在我市提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后,营商环境更是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为了提供完备的要素保障,我们开通‘绿色通道’、设立‘大项目代理服务窗口’,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企业零跑腿’制度。我们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无论企业大小、无论创业者来自哪里,都竭诚当好‘店小二’、做好‘贴心人’,为广大企业提供‘按需定制’‘随时在线’的服务。”
这是呼和浩特向在呼投资兴业的各企业做出的郑重承诺。
年8月9日,“美丽青城草原都市”呼和浩特(青岛)企业家恳谈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年12月1日,美丽青城·草原都市呼和浩特(深圳)企业家恳谈会在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举行。
突破地域局限
突破区域限制,是提升企业发展动能的重要内容,是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首府不断推动区域间政务服务事项互办互认,助力企业更好发展。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与沿黄河流域省会城市的合作,继年我市与济南、太原、郑州、西安、兰州、银川6个省会城市签订跨省通办协议之后,今年年初,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又与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青海省西宁市、陕西省榆林市、甘肃省平凉市、庆阳市等地签订《黄河流域五省十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企业登记、经营许可办理等领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建设呼包鄂乌“四地互办互认”系统,以呼市事项精细化梳理后内容为标准,实现首批16个事项四地政务服务“互办互认”。
线上线下协同推进
增强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是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市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持续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年,全市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综合网办率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我市创新服务模式,推出现场“兜底”帮办、特殊群体上门代办、重点项目全程帮办代办特色服务。建立了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专区,企业和群众可随时办理驾照、身份证、营业执照登记等服务。
畅通诉求渠道
加强沟通,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依据,是问需于企、问需于民的重要举措。
我市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能,全方位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线上通过政务服务网站、短信、“蒙速办”APP推行“一事一评”,线下通过大厅窗口平板器、政务服务终端设备、意见箱等方式推行“一次一评”,全市市级政务服务大厅线上、线下评价方式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年12月底,全市汇聚“好差评”评价21.15万条,仅收到1条差评。切实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让企业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让政府决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建设为民服务热线平台,对56条政民服务热线进行全面整合,在市属74家委办局和企事业单位设置为民服务办公室,在9个旗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设立接诉即办指挥调度分中心,在全市81个乡镇(街道)、个村居(社区)设立为民服务工作站,全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一号对外、诉求汇总、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的政府服务热线运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