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乌梁素海的前世今生活力内蒙古
TUhjnbcbe - 2024/10/16 8:26:00
(摄影

高向龙)一直有清泉,汨汨注入湖泊对岸的青草,和此岸,一样的繁茂化身自由飞瀑前,湖泊默默忍耐,冷寂的深潭于浩淼中,泊留白鸟飞过的影子,鱼尾摆出的漩涡太阳出来的时候,任翻涌的云朵,写下一片片彩叶的诗行诗行的底色,永远是那一泓,化不开的深蓝——月若初见《湖泊》这里位于内蒙古高原黄河几字弯的左上端南边的鄂尔多斯高原阻挡了北上的水汽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长年不断的西风裹挟着黄沙一路东行造成了这里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可就在这种条件下面积庞大的乌梁素海湿地仿佛天外来客静静地在这片土地上闪耀光芒让周围的一切都因她而改变一黄河两次改道造就了“红柳湖”也许你对于乌梁素海有多大还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它总面积平方公里比整个呼和浩特市城区还要大相当于我市七个旗县区城区面积总和的近三倍这样庞大的面积让它当仁不让地成为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黄河流域在内蒙古最大的湿地以及荒漠半漠地区罕见的湿地我们都知道整个巴彦淖尔地处西北高原气候十分干旱乌梁素海附近年均降水量更是只有毫米在这种条件下如此巨大的湖泊是如何形成的呢?(摄影

杨文致)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是今天的乌梁素海来自于黄河的两次改道多年前乌梁素海还是一片草原隋朝在这里设大同城唐朝在这里设天德军城目的都是以城为塞遏住今包头市以西的昆都仑河谷防止突厥兵马通过河谷由阴山以北长驱直入威胁中原安全(冬天的乌梁素海河面冰封、厚厚的白雪覆盖,散发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谁能想到,在这宁静的冰面下,竟藏着两座千年前的古城:隋朝的大同城,唐朝的天德军城。)(摄影

高向龙)在它的北部黄河沿着阴山山脚缓缓东流通过色儿腾山和乌拉山中间的明安川在现包头昆都仑河处转向南黄河从多年前的西汉到明朝末年在流入河套平原后在今磴口县的补隆淖西北分为南北两河南河在当时为次河道北河为主河道(西汉时黄河南北河与今乌梁素海的位置)平静的河流下地壳运动从未停止阴山山脉不断上升河套平原不断下陷终于在清朝初年现在的乌梁素海处高出了黄河流淌的高度黄河在这里受阻再也无法东流于是急转向南形成了一段南北走向的河道(明末,黄河改道,不再流经明安川,由乌拉特前旗南下,当时的南北河道就是今天的乌梁素海位置。)这是黄河在这里的第一次改道由乌拉山北改至乌拉山南它为乌梁素海冲出了河道(现在从卫星图上还能清晰看到位于乌梁素海南部湖中的古河道遗址。每到夏季,乌梁素海大部分水面被水草填满,唯独古河道因较其它位置水深,而无水草生长)同时在河套的西部通过贺兰山和阴山之间的缺口西北风携带着阿拉善流沙长年侵入加上狼山山洪频发山洪携带大量山石在山前南麓堆积扩展(现在温更峡谷仍然常发山洪,峡谷里这些大小一不的石头,便是被山洪携带,冲至此处。)(摄影

王向东)这两大因素使得黄河主河道乌加河不断抬高终于在年北河上游乌拉河到乌加河一段长约15千米的河床被泥沙淤塞迫使北河断流黄河主流流向南河黄河再次改道(现在的黄河,南河成为了主河道)黄河的这次改道乌拉山西部这一段南北河道废弃而由于之前黄河急转南下在这里冲出了大片洼地在最低的两处洼地形成了两个积水洼一处叫“大巴儿洞”,另一处叫“海壕”两处水洼总面积2平方公里(最初的乌梁素海,只是两个2平方公里的大水壕)这两处水洼地岸边长满了红柳于是当时人称之为乌梁素海意为“红柳湖”而之前的黄河主道乌加河随着后套灌溉事业的发展被当成了天然的退水渠道各大渠道的退水都流经乌加河汇入“大巴尔洞”和“海壕”两处洼地可以说乌梁素海的形成与河套灌区的开发密切相关(黄河的两次改道,形成了后套平原引黄灌溉的地形条件,经过后世多年的水利建设,现在的河套已拥有千万亩良田)(摄影

徐自宏)二连年大水乌梁素海终成“海”年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丁戌奇荒——爆发大批汉族农民由中原迁入来河套平原开荒史称“走西口”(走西口路线)“大巴儿洞”和“海壕”两处水洼占水利之势上游的乌加河和山洪为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周边又有一望无垠的黄河冲积平原于是许多农民看中了这里开垦了大量农田四周农民不断迁居至此耕种周边人口逐年增多年大旱乌梁素海地区颗粒无收地主动员佃户到乌加河上游同义隆拦河坝要水引起纷争混乱中有人掘开拦河坝致使乌加河水像脱缰野马凶猛下泄不几天大水便淹没了乌梁南、北隆太、红卯图、三里城、柴碾坊等几个村子至此乌梁素海真正成了一个海子年反旱为涝黄河水势大乌加河河坝到处决口同时还有河套地区先后开挖的几道大渠也不断向乌梁素海泄水再加上乌拉山、狼山的山洪来水凶猛乌梁素海水面不断向四周扩大年乌梁素海周边的种植户为了继续种地按股集资从下游经西山咀开挖了约20华里的“退水渠”但上游来水大河套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加上退水渠的退水能力弱一直没能达到预期目的(当年的退水渠,现在已经是风景优美的景观渠)(摄影

周文廷)年雨水又偏多红山口、莫楞河山洪大量排入湖内乌梁素海的水位高涨周围的刘补隆、鸡乌素、维圪图、八倍水道、石兰计、广义站等村庄被淹到了水下到年黄河水势更大乌梁素海水域面积也得到了很快的扩张此后的几年湖区周围当地农牧民经营多年的牧场、良田和屋舍全部被淹没而且由于湖堤断断续续未经统一整修,决口频繁形成“水来人走,水退人回”的局面年水域南北长达60千米、东西宽达25千米水位达到了米水面扩大到近平方公里这是乌梁素海历史上的最大面积相当于一个南京市的城区面积(新中国成立前的乌梁素海,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三人工控制出入水乌梁素海趋于稳定随着乌梁素海水域的不断扩大淹没田地之广十分惊人为了不让乌梁素海继续扩张下去淹没良田解放后河套地区按照之前傅作义“四首制”的构想首先建成了第一首闸黄杨闸控制了由黄河进水量最大的黄济、杨家河、乌拉河等渠道后来其它渠口也修筑了草闸、石闸乌梁素海缩小到了平方公里草闸木闸石闸(摄影

周文廷)石兰计、八倍水道、上下鸡乌素、吕圈圪旦、刘补隆等地重新露出地面年基于“一首制”构想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和总干渠全部竣工从此各个渠道都由总干渠进水彻底结束了河套灌区在黄河无排引水的局面在调节控制流量上有了把握昔日任由大水灌入乌梁素海的现象得以根绝(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摄影

杨文致)同时疏通了乌梁素海向黄河的退水渠并在湖周造堤筑坝控制了水面的扩展此后为了围海造田乌梁素海的上游水源一度被截断水面面积急剧缩小,几乎干涸后来国家引黄河水进入乌梁素海水面又恢复到平方公里至此乌梁素海的面积基本趋于稳定状态一直保持至今(摄影

杨文致)年河套地区开挖、疏通了总排干沟阻断了乌加河向乌梁素海供水的源头并建设了红圪卜排水站总排干沟的排水成了乌梁素海的主要水源河套灌区形成了“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排水——乌梁素海调蓄净化——退水进入黄河”的完整水循环系统乌梁素海的主体功能转变为受纳灌区农田排水和降水山洪的滞纳区(河套地区的总干渠与总排干)年乌梁素海至黄河出口疏竣扬尾水入黄河年再建乌梁素海出口乌毛计闸湖水经乌毛计闸退入黄河总排干沟年排水量达到5亿立方米乌毛计闸(摄影

罗跃忠)至此乌梁素海能够通过排水设施调节湖面水位使湖水面积较为稳定一般在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0米(摄影

杨文致)进入新世纪开始伴随着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的推进巴彦淖尔市利用引黄河水对乌梁素海实行人工生态补水从年到年开始利用总排干进行大规模生态补水总计补水达到21.5亿立方米年均补水5亿立方米(摄影

罗跃忠)至此乌梁素海以受纳农田灌溉退水为主转变为以受纳农田灌溉退水和黄河生态补水双重补水水量趋于稳定加上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的成效逐年显现水质也开始好转(今天的乌梁素海,水面如镜,水色深蓝,水质清澈,一眼能望到水底。)(摄影

罗跃忠)四乌梁素海不仅仅是一个湖今天乌梁素海那些曾经的彷徨岁月也渐行渐远在这几十年巴彦淖尔人与自然相抗争、相妥协的经历中他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乌梁素海不仅仅是一个大湖、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圣地(摄影

罗跃忠)它还拥有更多更多能够让我们这片土地变得更好的特质打开地图,你会发现乌梁素海西边有三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因为气候和人为的因素三大沙漠以不可阻挡之势一年年东进然而因为有了乌梁素海所以沙漠止步于包头以西它能够阻止沙漠东侵保护呼和浩特、包头乃至京津冀的生态和气候稍加了解一下巴彦淖尔的气候你会发现在普遍年降水量不足毫米的巴彦淖尔乌梁素海附近的乌拉山年降水量最高可达毫米而大桦背更是树木葱郁(摄影

包群力)究其原因是乌梁素海的存在形成了这一带的小气候乌梁素海每年向大气补水3.6亿立方米同时入渗地下水补水0.66亿立方米使得周边气候湿润降水量大(摄影

张临芳)不难想象如果失去乌梁素海巴彦淖尔将加速荒漠化形成新的沙尘暴策源地因为湿润她成为全球九大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一是荒漠地区罕见的候鸟迁徙通道(摄影

陈健)她更是北方的“疣鼻天鹅故乡”(摄影

杨文致)每年三月开始这里蓝天碧水、百鸟嬉戏一派世外桃源的绝美景象(摄影

周鹏高)(摄影

齐鸿雁)(摄影

张春华)乌梁素海还接纳了河套灌区1万亩水浇地的农田排水这些排水携带大量未被分解吸收的化肥进入乌梁素海后经山洪水稀释又经过芦苇、香蒲和各种沉水植物及浮游生物的降解处理净化后排入黄河避免了污水直排黄河带来的种种问题(摄影

陈健)更加难得的是年起巴彦淖尔人更加智慧地认识到巴彦淖尔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乌梁素海不仅仅是乌梁素海而是与渠系纵横的河套平原、黄河湿地、众多湖泊共同构成了乌梁素海流域(摄影

齐鸿雁)只有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乌梁素海与市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乌梁素海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巴彦淖尔也才能有更好的未来(摄影

高向龙)有了战略构想一素列措施便开始实施:工业和生活污水不再排入乌梁素海彻底切断点源污染(摄影

周鹏高)注册“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四控行动减少面源污染凌汛期集中生态补水提升湖体承载和自净能力治理内源污染(摄影

罗跃忠)在湖区周边强力推进乌拉山生态修复和乌拉特草原自然修复对乌梁素海流域进行系统性的修复治理坚持不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摄影

斯庆毕力格)除了这些一个更大胆的设想也经过反复论证被确定下来那就是:利用河套地区南高北低的地形恢复利用黄河北河故道从三盛公水利枢纽上游二十里柳子处引黄河水经奈伦湖、冬青湖、屠申泽穿越乌兰布和沙漠直至总排干源头的永明海子形成乌梁素海生态修复补水专用通道向乌梁素海常态化稳定实施生态补水后回归黄河实现“河湖联通”“大引大排”利用过境活水调剂改善生态环境今天的乌梁素海湖面银光朗映、水天一色万顷空明,波光浩淼(摄影

张桂林)(摄影

齐鸿雁)每到春夏之际绿荫绰绰湖水和蒲草相得益彰蓝天与碧波交相辉映使乌梁素海平中溢情,平中见美(摄影

高向龙)(摄影

张春华)多种鸟类在这里度夏(摄影

张庆先)(摄影

齐鸿雁)(摄影

包群力)鲤、草、鲫、鲢、乌鳢等20多个鱼种繁衍生息黄河鲤鱼更是享誉周边更有许多水生物种在此安然生存(摄影

寇新焕)(摄影

齐鸿雁)往日重现,未来可期这才是日益向好的乌梁素海(摄影

马爱梅)我们感谢上苍把她赐予巴彦淖尔感慨她的得来不易也致以她最诚挚的祝愿(摄影

杨文致)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乌梁素海的前世今生活力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