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亿翰智库
_
亿翰人返乡见闻继续起航
___
柯南:
内蒙古巴彦淖尔--塞上江南,绿色崛起
提起巴彦淖尔,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甚至连“淖[nào]”都能读成“卓[zhuó]”,也难怪,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相比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工业城市,巴彦淖尔的知名度实在是太低了。
我一直把巴彦淖尔当成我的第二故乡,不仅因为我是“巴盟女婿”,更重要的是这十几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巴彦淖尔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次春节回来,本想再到处逛逛,但受疫情影响只能窝在家里,这样也好,可以静下心来码码文字,写些豆腐块向各位看官介绍一下这座西北小城。
巴彦淖尔,是内蒙古下辖的地级市之一,位于内蒙古西部,东接包头,西连阿拉善盟、乌海市,南隔*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辖七个旗县区,市*府所在地临河区。巴彦淖尔市地貌多样,阴山山脉绵延东西,矗立在巴彦淖尔市中部,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阴山以北是辽阔的乌拉特草原,畜牧业悠久兴盛。阴山南麓是广阔的河套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河在进入内蒙古高原后,水流突然变缓,在八百里河套平原内千回百转,留下无数湖泊水系,蒙古语称之为“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
巴彦淖尔历史悠久,灿烂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既有极具考古价值、驰名周际的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区和阴山岩画,也有尘封久远的汉墓群、秦汉长城、鸡鹿塞、高阙塞等古城池遗址及古庙宇,千百年来在河套大地上演绎了蒙恬修长城、屯垦戍边,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昭君出塞、文姬归汉、三国吕布故乡、王同春开发河套水利、冯玉祥誓师、傅作义抗日等无数动人的史话。巴彦淖尔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有极为为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滔滔*河、巍巍阴山、辽阔的乌拉特草原、广袤的乌兰布和沙漠,构成了巴彦淖尔美丽雄奇的自然地貌;三盛公*河水利枢纽、乌梁素海、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希热庙、阿贵庙、纳林湖、镜湖、奇石林、人根峰、河套田园风光引人入胜,吸引着中外游客。综合来看,巴彦淖尔市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西部四线城市,幅员辽阔,下辖的各旗县区人口分布不均,人口最少的乌拉特后旗(内蒙古自治区的行*区划单位,相当于县)仅有7万人,人口最多的市府所在地临河区也仅有50多万人。全市总人口万人,尚不及内地一些县的人口多。在内蒙古的12个盟市里,占据河套平原的巴彦淖尔市经济总量长期排名靠后,城市建设也落后于其他盟市。近年来,当地*府因势利导,利用河套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造就的优越的生态系统,大力打造绿色发展模式,推出了“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吸引了国内外客商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