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祥驻村驻出了ldquo第二故乡r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否传染 http://pf.39.net/bdfyy/zqbdf/141107/4512728.html
“他是我敬佩的老大哥!”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高勒嘎查*支部书记布音朝格说。

“他是我一辈子的好兄弟!”巴音高勒嘎查嘎查长额尔登朝鲁说。

“他是我走出校门的第一位老师!”巴音高勒嘎查大学生村官王硕说。

“他就是一个实心人!”巴音高勒嘎查贫困户哈斯达来说。

如今,一提到刘祥,巴音高勒嘎查干部群众都赞不绝口。刘祥是鄂尔多斯日报社的干部,自从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把嘎查当成家、把群众当亲人、把驻村当事业,俯下身、沉下心、扎下根,怀着满腔热情和真情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用自己的苦干实干换来了父老乡亲的满口称赞。现在,他是百姓口中的“大好人”,是同事眼中的“大能人”,更是贫困群众心中的“大恩人”。

嘎查里来了个“外地人”一身宽松的黑色西服,一件略有褶皱的白衬衣,一头夹着几缕银丝但打理整齐的头发,还有一口有些听不太懂的东胜话……这是刘祥刚来嘎查给大家留下的第一印象。“汉族干部来牧区能行吗?”有些牧民不禁心里泛起了疑问。

巴音高勒嘎查是典型的牧区嘎查村,常住居民以蒙古族群众为主体,汉语沟通也是以当地方言为主,“语言关”成为刘祥开展工作需要迈过的第一关。刚驻村那会儿,刘祥也是“水土不服”。为了能够跟当地老百姓交流,刘祥驻村第一件事就是学习当地方言,他每天入户的时候都会请嘎查干部帮忙当翻译,一字一句学习本地话,一个多月下来,已经熟练掌握了本地话,还能听懂不少蒙古语。随着“共同语言”多了起来,刘祥与农牧民的沟通交流也顺畅了许多,驻村工作也更好开展了。

“人们都说五十知天命,我现在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儿子都上班了,来巴音高勒嘎查就是想力所能及为老乡们做点事。”在年乌审旗农村牧区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会上,当被问到为什么来驻村时,刘祥这样回答。

贫困户家多了个“热心人”

“老哈,两个女娃最近学习咋样?”这是刘祥与巴音高勒嘎查贫困户哈斯达来常说的一句话。哈斯达来是巴音高勒嘎查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耕地少、草牧场少、经济来源少,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曾经生活非常困难。得知他家情况后,刘祥经常上门走访,安顿他一定要重视孩子教育,鼓励他种好地、养好羊,通过扩大棚圈养殖规模来增收致富。在*策帮扶和自己努力下,年,哈斯达来家年纯收入突破1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脱贫“明星户”。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巴音高勒嘎查曾是出了名的“弱村”“穷村”,一个嘎查的贫困人口占了全镇总数的近一半。如何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是刘祥一直思考的问题。驻村以来,刘祥挨家挨户走访贫困人口,了解户子的致贫原因和发展意向,并积极与镇里和“3+1”互助共建单位对接联络,心底有了数,手上自然也有了招。在谋划嘎查集体经济项目时,刘祥和嘎查“两委”班子依托特色泉水资源,开办集体经济项目矿泉水厂,赚来了嘎查发展的“第一桶金”。

年冬,矿泉水厂正式投入生产,嘎查每年可获得承包收入万元。作为全镇集体经济互惠体的首个项目,按照60%归嘎查所有、40%由镇里统筹的“大集体经济”资金分配机制,可有90万元用于嘎查发展。为了发挥好集体经济项目的带动作用,刘祥与大家积极研究产业发展与困难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经过嘎查集体决定,每年拿出10%的项目收入扶持贫困户和低收入人口发展产业,剩余部分继续滚动壮大集体经济,为嘎查发展富民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注入了“源头活水”。

家里少了个“贴心人”年,巴音高勒嘎查被确定为全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嘎查村。刘祥的工作也更加忙碌起来,经常周六日回不了家。50多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伺候老人、操持家里的担子全部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肩上。然而总有不幸悄然到来,年正值秋收大忙的关键时期,一天刘祥突然接到家人电话,妻子遭遇车祸,医院准备做手术,急需他尽快赶回去。

“老刘,你咋回来了!”看到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刘祥,巴音高勒嘎查嘎查长额尔登朝鲁诧异地问道。因为嘎查还有很多事情没处理完,妻子刚做完手术第三天,刘祥雇了一位护工照顾妻子,带着不舍和愧疚回到了嘎查。望着满眼血丝、头发花白的刘祥,额尔登朝鲁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这两年他真的老了很多。

“儿子,照顾好妈妈,最近少出门。”今年大年初五,在与刚康复的妻子相互叮嘱后,刘祥拍着儿子的肩膀安顿了一句,再次踏上了返岗之路。巴音高勒嘎查是苏东气田的重要产区之一,紧邻巴彦高勒煤矿和世林化工,外来人口多,防止疫情输入压力大,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刘祥带头在防疫检查点值班值守,这一去又是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有时想到老婆和孩子,确实有很多过意不去的地方。”说起家人,刘祥的脸上都是歉意。担任第一书记这几年,他亏欠家人太多,可当工作摆在面前,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依然是他最坚定的选择。

牧民家迎来了位“引路人”

长期以来,巴音高勒嘎查以传统农牧业生产为主,种植业围绕养殖业进行,形成了以牧为主、为养而种的产业格局,农牧民收入保持在稳定水平,但增收渠道较为狭窄。在做好驻村帮扶的同时,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一直是刘祥心中的大课题。

立足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刘祥和嘎查“两委”围绕“依泉致富、依泉兴业”思路,延伸“一眼泉”的产业链,策划“沙漠·清泉”之旅,申报文贡芒哈国家沙漠公园,筹建乌审马保种繁育基地,启动土地整合项目试点,培育旅游接待户和家庭农牧场示范户,引入“掌上牧场”认领农牧业APP,推行环境整治“红黑榜”,逐步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引领、以农牧产业为重点、以文旅产业为活力、以人才服务为支撑、以绿色生态为底色的产业新格局,有力推动了旧村变新村、穷村变富村、弱村变强村的华丽蝶变。

如今的巴音高勒,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成为了全市乡村振兴的“网红嘎查村”。最近,闲不住的刘祥又和大家忙活起来。“巴音高勒嘎查畜牧业养殖主要以鄂尔多斯细毛羊和乌审草原红牛为主,这两样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现在,镇里协调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大力推进红安格斯牛本土化进程,试点推广肉羊高频高繁技术,我们也抓住这个好机会,启动新的集体经济项目——优质肉牛育肥基地,一方面继续扩大和稳定嘎查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给乡亲们带个头,引导大家提高养殖效益、早日发家致富。”刘祥介绍说。

曾经,也有不少人和刘祥建议:“你也这把年纪了,干得差不多就回去吧。”但总想给老乡们做点事的刘祥却选择了留下来,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融入,巴音高勒嘎查已经成为刘祥的第二个故乡,许多父老乡亲对刘祥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草原儿女的情感,最朴实也最真实。或许对不会用蒙古刀吃手把肉的刘祥来说,当受邀到牧民家做客时,主人端来一碗切好的手把肉,这就是对刘祥工作最大的认可。

END

来源:中国扶贫网

编辑:张和杨桂丽

校对:吴君琰

更多新闻●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丨哈斯格日乐:飞针走线传技艺脱贫路上挑大梁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丨梁忠厚脱贫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