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此人是关东军第二心腹大患,军事天才,被日 [复制链接]

1#

他与杨靖宇齐名,被日本关东军称为“第二心腹大患”;他最先提出建立“反日大同盟”,联合一切抗日力量打击日军;他首创中共武装收复县城的纪录。

他不愿执行“左倾”路线,到别的部队做了一名马夫。

他再从一名马夫做起,不久创建了余人的东北抗联第3军,是东北抗联11个军中,唯一可与杨靖宇媲美的部队。

他指挥得当,在三岔河战斗中以牺牲2人伤3人的代价,击毙敌军余人;在冰趟子大捷中,以牺牲8人的代价歼敌余人。

他就是抗日英雄赵尚志。

赵尚志,年出生,辽宁朝阳人,祖籍山东省齐东县李金庄。赵尚志的父亲是清末秀才,私塾先生,因此赵尚志幼年受到过良好的启蒙教育。

年,赵父参与打死流氓官兵而遭到追捕,被迫出逃。年,赵尚志与母亲远赴东北,投奔在哈尔滨做账房的父亲。

因家庭贫困,赵尚志无法继续读书,11岁就开始打工谋生。他做过杂役,当过学徒,摆地摊卖过面粉、烧饼,当过银行信差。

年2月,17岁的赵尚志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6月加入中共。当年冬季,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成为一名黄埔生。

年“中山舰事件”爆发,为抗议蒋介石的反共行为,赵尚志没等毕业即提前离校回到哈尔滨。此后在中共长春通讯站做交通员。

时值国共合作时期,11月,他又与国民党党员成立国民党吉林省党部。

不料,他的这些活动为日本特务机关所察觉。

年3月,赵尚志被军阀抓进监狱,后押至南京。被审讯时,赵尚志隐藏共产党员的身份,坚持说自己只是国民党员。两个月后,他被释放出狱。

年1月,赵尚志到上海参加党中央组织的高级训练班学习,学习班主要培养“组织、电信、特务、职运”人才,这段学习经历,为他后期创建部队、组织抗日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秋,赵尚志被派到沈阳,在中共满洲省委做团的工作。第二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赵尚志再次被捕。

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九一八事变后,在党中央和满洲省委的努力下,赵尚志被营救出狱。

出狱后,他接受组织委派,出任满洲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年4月,省委得到情报,日军多门(多门二郎,日本陆军中将)师团将于12日夜乘坐客货混用专列经过成高子火车站,省委希望赵尚志能炸掉这列火车。

接到任务,赵尚志亲自出马,与铁路工人赤卫队队长范廷桂(中共党员,商船学校学生)先化装侦察好地形,于12日夜悄悄潜至铁道线上的丁家桥,迅速拆除一节铁轨,然后隐藏在路边土坡等待军列的到来。

22时45分,军列嘶吼着飞奔而来,50分许,只听“轰隆”几声巨响,整个军列脱轨翻车,掉进6米深的桥下。机车连同5节客车、10节装载日军军用物资的货车被摔得七零八落,并燃起冲天大火,车上百余名日军官兵在火海中哭天喊地。

第二天,日方报纸在头条报道此案,惊呼“想不到在戒备森严的哈尔滨会发生此事”。

据日方记载,军列翻车造成日军死亡54人,伤93人。

对当时的中共武装来说,这结果即便在全面抗战时期,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绩。

当时中共抗日游击队还只处于“打狗队”的阶段,多从事暗杀、除奸等行动,真正对日作战的只有义勇军,不过义勇军也没有多么出色的战果。

因此,赵尚志在成高子车站袭击日军的行动,开启了中共直接针对日军行动的先河。赵尚志首战告捷,也由此开始了他武装抗日的生涯。

年6月,在赵尚志的一再要求下,满洲省委派他前往巴彦游击队,代表省委参加对这支队伍的领导。

巴彦游击队成立于年5月16日,是在周恩来亲自指示下创建的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创始人为全国著名学生领袖、原中共北平市委代书记张甲洲。

创建之初,周恩来即作出指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此巴彦游击队成立伊始就有多人,是当时规模很大的一支队伍。

巴彦游击队还提出“各阶级各民族联合起来,共同抗日救国”的口号。这是中共最早的抗日统一战线思想,“各阶级”三个字,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理论突破。

在游击队中,赵尚志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他与战士们打成一片,喜欢和他们聊天,问他们多大了?家是哪里的?父母身体好吗?为什么会来到队伍里?等等。

战士们不叫他政委,而是亲切地叫他“小李先生”(在巴彦游击队,赵尚志化名李育才)。

在正确的抗战思想指引下,巴彦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很快增加到多人,成立了骑兵部队,后改编为“东北人民义勇军江北骑兵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政委,侯振邦任参谋长。

无论是战力还是规模,巴彦游击队都远超同期其他抗日游击队,游击队骑兵化,更是其他队伍不敢想的事情。连杨靖宇部,也到年才实现军直部队骑兵化。

年8月,巴彦游击队侦知巴彦县城只有一个日军小分队,加上伪军、警备队、商团,统共只有余人。于是,他们联合义勇军多人和民间抗日武装多人,于8月30日攻下了巴彦县城。

收复县城后,赵尚志、张甲洲等12人合影留念,这是赵尚志留存世间的唯一一张照片。

照片中,赵尚志坐在前排正中间,手执马鞭,神态庄严。此时他已24岁,但那张娃娃脸,1米6出头的瘦小身板,怎么看都像一名中学生。

攻克巴彦县城,首创中共武装收复日占县城的纪录,是自抗战爆发以来中共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所进行的一次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战斗,为以后的抗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攻克巴彦县城后,游击队迅速进军,乘势摧毁周边各地区敌伪政权,并将队伍迅速扩至0余人。他们还计划与义勇军联合,攻打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大城市。

年11月,省委来的吴福海将游击队由骑兵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并以第二政委的身份实际控制了部队。

形势骤然逆转。在吴福海的领导下,在日伪军及地主武装的打击下,0多人的游击队最后只剩下70多人,而且弹尽粮绝,伤员众多。

赵尚志本人也在攻打东兴县城时身负重伤,左眼失明,腿上也中了一枪,一颗子弹无法取出。

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在年1月的一次战斗中,有游击队员误缴了两名鄂伦春族牧民的猎枪,引起几百名牧民的围攻,赵尚志只好率部分游击队员转移。

1月18日,游击队走投无路,张甲洲和赵尚志只好宣布解散队伍。

这支曾经威震四方的巴彦游击队,仅仅战斗了8个月零2天,即成为左倾路线的牺牲品。

重重打击让赵尚志心灰意冷,他只身来到哈尔滨市宾县,投奔孙朝阳带领的义勇军。

当时他衣衫褴褛,身无分文,义勇军的人以为他是要饭的,不想收留他。

赵尚志软磨硬泡,说自己虽然个头小,可啥都能干,打仗、做饭、砍柴、挑水,样样行。征兵的人见他意志坚决,勉强同意留下他做了一名马夫。

孙朝阳原是东北军骑兵营长,所部义勇军最盛时有1多人。赵尚志来之前,李启东、李根植、王德全等共产党员,已经在中共珠河县委委派下进入孙朝阳部工作。

有一次,义勇军在宾县东山被日伪军包围,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孙朝阳心急火燎,满面愁容地骑兵回到军部。

这时,一名马夫走过来,一边接过缰绳,一边对他说,何不围魏救赵?趁敌军倾巢出动围困义勇军时,令义勇军袭取宾县县城,迫使敌人回援。

说话的,正是赵尚志。

孙朝阳眼睛一亮,与赵尚志探讨起军情来。听他说得头头是道,孙朝阳马上任命他为攻城总指挥,率军攻打宾县县城。

当天,在赵尚志的巧妙指挥下,义勇军一举占领了防守空虚的县城,将来援敌军阻在城外。被围的义勇军转而与城内的义勇军合击敌军,敌军大败。

孙朝阳大喜,立刻提拔赵尚志为参谋长。

在珠河县委的支持下,年10月,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成立,赵尚志任队长,王德全任机关枪队长,李根植任少年先锋队队长。

这支游击队最初只有13人,虽然人少,却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抗联第3军的前身。

年3月,赵尚志联合其他20多抗日武装组建了东北反日联合军,赵尚志被推选为总司令,全军约人。

队伍壮大了,赵尚志决定再攻打一次宾县县城。

5月9日,赵尚志率领各路义勇军0余人,加上助战的多当地百姓,分三路向县城进发。

下午,三路大军将县城围住,开始不断地向城内喊话。

城内日伪军很紧张,向城外胡乱开枪放炮。

城内一打枪,赵尚志就让人隐蔽起来,并不攻城。

守军见没了动静,就停止射击。没想到枪声一停,城外喊话又开始了,并扬言马上发动进攻。

守军又开枪又放炮,游击队又没了动静。

如此反复多次,搞得守军疲惫不堪,后面再喊也不理了。

赵尚志见敌人中计,立刻让人搬出木炮。

战士们在炮膛内装进20多斤火药,15斤碎铧铁,瞄准城墙开炮。只听一声巨响,城墙被炸开一个大口子,游击队员潮水一般攻进城内,宾县县城被一举拿下。

木炮打县城成为赵尚志的经典战例之一,让他名震满洲。

攻打宾县是一次巧战,接下来的三岔河战斗,却打得极为艰苦。

年6月4日,赵尚志率领余人到三岔河开辟根据地。没想到被汉奸王济南向日军告了密,日伪军立刻出动重兵前来围歼。

第二天中午,多名日伪军包围了三岔河。

此时,赵尚志等人正在开会,听到外面打枪,立即宣布休会,紧急部署战斗。

赵尚志指挥部队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李根植英勇无比,他一个人就击毙18个敌人。激战中,李根植为夺取敌人的机枪,不幸中弹牺牲。

李根植是最早的13名队员之一,他的牺牲,激起了战士们的复仇怒火,纷纷要求冲出去与敌人血拼。

赵尚志冷静地分析战况,要求战士们坚守阵地,等天黑后再突围。

天黑下来以后,赵尚志率军奋勇出击,在来援义勇军的配合下,冲出了几百名敌人的重重包围。

三岔河突围战是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后进行的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此役历时三天一夜,在敌强我弱、又陷于敌人重兵包围之下,赵尚志指挥若定,击毙敌军多人,其中有日军50人左右。另外击伤敌人34人。而我方仅牺牲2人,伤3人。

年6月,珠河游击队改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共余人,赵尚志任司令。

10月,赵尚志率支队余人返回营地时,被事先埋伏的多名日伪军包围。

赵尚志临危不惧,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天黑以后,他派出少数骑兵佯装主力突围,自己则率主力在敌军背后发动猛烈攻击。敌军惊慌失措,赵尚志趁机率部突围而去。

这次突围,赵尚志部仅伤亡3人,而日伪军损失多人。

日军指挥官看着秩序井然,从容撤退的游击队,不禁感叹:“此战定有名将指挥!”

年1月28日,按上级指示,哈东支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赵尚志任军长兼师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全师兵力约人。

年夏,日本关东军调集日伪军0多人,分片围剿珠河根据地,血洗了珠河铁道南北。

面对严峻的局势,赵尚志率主力部队向松花江下游地区撤离。

在松花江地区,各地抗日武装联合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推举赵尚志为总司令,统一指挥北满所有的抗日队伍。第3军迅速扩编到7个师,余人。

年8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全军共10个师,余人,是抗联兵力最多的一个军。

第3军不但人最多,战斗力也最强。

年3月,赵尚志一部约余人被日伪军余人围困在海伦与通北交界处。赵尚志当机立断,将敌人引进山里,寻机待歼。

在成功打了一次伏击后,赵尚志认为敌人还会反扑,命令部队转移到一个叫冰趟子的地方,充分利用路边四个大木屋的地理优势伏击敌人。

夜晚气温极低,冻得打不开枪栓,机枪打一阵就哑了。我军战士轮流到林芝里取暖、烤枪,而敌军只能趴在雪地里,冻得枪都拿不住,无心战斗,只好趁夜逃跑。

此役赵尚志部以牺牲8人的代价,击毙敌军余人,打伤、冻伤余人,击毙日军守田大尉等7名指挥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冰趟子一战成为我抗联部队巧妙利用天气、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从以上战例能看出,赵尚志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是天才军事家。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能打仗、会打仗,还要求抗联高级将领认真学习,“培养大兵团作战意识”,提高军事指挥能力,他认为要最终战败日寇,一定会有“几万、几十万的大决战”。

为此,他创建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并亲任校长,为抗联培养军事政治人才。他还深入研究东北抗战理论,撰写了《关于布置和建立东北游击队的报告》《关于东北抗日游击队过去与现状的略述》等重要军事理论文章。

赵尚志将军声名远播,东北人民将他与杨靖宇将军并称为“南杨北赵”。苏联人民把他与苏联红军传奇英雄夏伯阳相比,称他是“中国的夏伯阳”。

年杨靖宇牺牲后,抗联各军七零八落地分散各地,坚持战斗的只有一些零星小部队。赵尚志面临的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困境。

他们在吉东地区艰苦战斗了8个月后,迫于敌军的严密封锁以及恶劣的天气,只好于年11月转移到苏联境内。不久,他们与同期来苏的抗联第三路军联合,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驻扎在伯力东北的北野营。

赵尚志再次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与原抗联第三军留守团团长姜立新、第三团团长张凤歧等5人组成一支小分队,在苏军帮助下跨过黑龙江,活动在鹤立(今鹤岗)、汤原、萝北一带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寻机重组抗日部队,恢复抗日游击区。

赵尚志的再次出现让日军极为紧张,他们立即派出大批汉奸、特务全力搜捕,并开出“一钱骨一钱金,一两肉一肉银”的天价悬赏。

鹤立县警务科精心策划了谋杀赵尚志的“梧桐河计划”,先后派出刘德山、张锡蔚两名特务,以抗日的名义混入赵部,通过不断提供给养、递送情报等手段,骗取赵尚志对他们的信任。

年2月12日凌晨1时,赵尚志率小分队突袭鹤立县警察署梧桐河警察分所。

战斗开始前,张锡蔚以侦察地形为名,偷偷给日本人报了信,日警即事先设下埋伏,等待赵尚志的到来。

战斗中,特务刘德山突然众背后向赵尚志开枪,将其打伤,赵尚志回手将其击毙。随后,他将随身携带的文件交给战友,掩护他们马上转移,自己又强忍剧痛,顽强地阻击敌人。终因失血过多,昏迷后被俘。

年2月12日9时,赵尚志将军因伤势过重而牺牲,年仅34岁。

年,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赵尚志牺牲时的村子改名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