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实丨生命至上,情暖额济纳舍生忘死,爱洒 [复制链接]

1#

生命至上情暖额济纳

舍生忘死爱洒胡杨林

——额济纳旗现场处置工作专班

医疗救治组工作纪实

对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是一场关键时刻的大考。

自额济纳旗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额济纳旗现场处置工作专班医疗救治组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全面统筹医疗资源,围绕“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感染率”的工作目标,全力以赴做好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健全组织体系形成工作合力

疫情即军令,责任重如山。

10月18日,额济纳旗现场处置工作专班成立由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医疗救治组,迅速建立组织体系,明确分工,通力合作,负责新冠肺炎患者收入院、医疗救治、院感防控、患者心理干预及援助、患者转运等工作。

组织体系建立后,医疗救治组对额济纳旗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患者数量、医院救治能力、医疗资源储备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当时,医院负压病区最多可容纳13张病床,无法满足收治患者的需求,医院,改造病房楼,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额济纳旗居民日常诊疗和急诊医院承担。

10月18日至21日,医院按照院区腾空工作方案,动员各种力量将9名住医院,并将急诊、妇产科职能和医务团队整体移交该院,负责居民基本医疗工作,医院病区“三区两通道”设置改造计划方案。10月21日完成改造后,三楼、四楼两个病区92张病床用于收治传染病患者,规范影像、检验、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流程,实现了“床位等患者”和确诊病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调派医务力量科学统筹部署

面对疫情,医疗救治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群众的生命安全。

“必须组织精兵强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国家指导组第一时间派出7名专家在医院现场指导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指导院感防控、进行患者分型、一人一策开展救治,对转运患者病情评估。

10月18日至11月2日,医疗救治组医院、巴彦淖尔市、包头市派出呼吸、重症、感染、心内、神内、儿科、麻醉、影像、检验、护理和信息、医学工程、后勤、司机等组成的3支医疗队名医务人员,医院派出管理人员,在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阿拉善盟统筹全盟医疗救治资源,从盟直和各旗区抽调24名医疗、护理、感控人医院,分3个梯队参与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

医院这所成立于年,有着红色基因医院,接到命令后,率先集结,千里驰援,奔赴额济纳旗展开疫情防控救治工作。这是一支有着丰富新冠肺炎救治经验,精锐的医疗救治队伍,他们中间有多次赴各盟市对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晓玲主任医师,有不久前刚从呼伦贝尔市完成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的护理部总护士长、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顼雪莲。护理团队承担起隔离病区的改建工作,编床号、铺病床、查设备、点药品、贴标识,6小时后,一个能容纳94人的临时隔离病区正式投入使用。临时隔离病区启用当天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0余人,他们对每个病人进行信息登记、病史采集,为患者确定分型,一人一策开展医疗救治。

包医院11月2日下午接到支援额济纳旗的任务,紧急集结,携带余件医疗防护及生活物资,星夜兼程,于次日早晨7点抵达额济纳旗。在来前医疗队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打造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专业全面、技术过硬的医疗队。77人的医疗队,涉及重症、感染、心内、普外、儿科、妇产、院感等15个专业,过半队员为高级职称或科室负责人。医疗队除承担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外,还承担集中隔离人员医疗服务和医院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工作。医疗队与医院的医务人员并肩战斗,11月16日,医院在全旗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工作中率先恢复正常医疗服务,为额济纳旗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这次疫情中,医院面对远远超出自己能力的困难,没有退缩、倒下,院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始终战斗在医疗救治的最前沿,保障着医疗救治、患者转运、物资供应,医院没有停摆,救治没有停歇,始终像胡杨一样坚强屹立在额济纳。

巴彦医院的王军,是援额医疗队的一员。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进入陌生病区,真正接触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王军和同事都有些紧张。他第一天上岗的晚上接收了5名患者,有一位85岁的老人气短、咳嗽明显,无法平卧位休息。他们采取吸氧、利尿等治疗手段后,老人状态有所好转。“我们接到指示,患者全部由火车专列转运到呼和浩特救治,我要继续负责这位病情最重、年纪最大的老人的转运工作。我们把老人从三楼病房用轮椅抬到救护车上,大家全身是汗,护目镜上一层水雾。”王军说,老人坐上救护车后不停地咳嗽、吐痰,随行医生不时给她测血氧,询问身体状况,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看到随行医生的做法,王军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时不时拍拍老人的手臂,跟她说说话。“老年患者平时基础病较多,没有亲人陪在身旁心里会恐慌,我们的嘘寒问暖让老人心情平复了很多。当把她送到火车上时,老人家还与我们挥手道谢,当时心里受到很大触动!”王军动情地说。

强化院感防控降低感染风险

病毒无处不在,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举措,才能从根本上阻断传染源。

为做好额济纳旗医院院感防控工作,国家指导组派来4名院感专家,与来自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及阿拉善盟的专职感控人员,一起指导病区改造,培训医务人员院感知识,管理医务人员健康监测,监督医务人员进出污染区及穿脱防护服,医院做好医疗废弃物收集暂存,监督病区和负压救护车消杀,梳理患者检查和样本输送的工作流程,最大程度降低院感发生风险。

医院落实全体工作人医院医务人员闭环管理各项措施,强化一线医疗救治人员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管理,做到医务人员核酸检测一日一检;医院、救护车、闭环管理酒店等场所环境检测一日一次,规范开展重点区域消毒消杀和评估工作。

周密统筹安排确保转运安全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如何更快速更有效地救治患者成了医疗救治组的首要任务。

额济纳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边陲,当地条件十分有限,医疗资源匮乏,救治力量薄弱。针对救治条件不足的情况,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自治区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将额济纳旗所有患者转运至位于呼和浩特市的自治区医院。综合考虑转运工作效率和感染控制,采取以火车专列集中转运的形式转运病人。

为了确保转运途中的医疗安全和防止疫情外溢风险,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额济纳旗现场处置工作专班在国家工作组的指导下,组织铁路、卫生、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制定了转运方案,明确了各方职责。国家工作组和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额济纳旗现场处置工作专班派出了临床、院感专家,全程保障患者转运,严格控制感染风险在沿途及社会外溢。

转运前,医疗救治组在国家专家组指导下完成患者病情评估,并与患者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转运方案,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制定方案,明确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医疗和护理方案、具体基础疾病用药等,并为每位患者准备至少满足3天使用的基础疾病用药,由患者随身携带。患者转运方案提前发给随车医疗保障组及呼和浩特市转运组。医院和巴彦淖尔市抽调了转运专列服务医疗队30人,全程负责随车医疗护理服务工作。针对特殊患者情况,随时增派心内、儿科、麻醉、重症等学科医生进行“一对一”服务,确保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针对身体残疾等患者,提前准备转运所需的必要设备设施,确保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

10月24日至11月12日,共安全转运患者6批名。通过火车专列成批转运传染病患者,在我国尚属首次,转运过程安全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院感防控措施到位,为新冠患者救治转运工作提供了新的模式。

保障日常就医满足患者需求

疫情期间,医院负责居民日常医疗和急诊急救工作,发热患者就诊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负责,医院托管。

为支援额济纳旗医疗工作,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从山西省紧急调派包括内外妇儿产科的95名医护人员、13辆方舱医疗车和相关医疗设备,于10月27日下午抵达达来呼布镇,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工作,解决群众日常就医需求。10月28日,医院副院长李学文任队长的救援队,开始在医院接诊,医院开通了手术室、急诊室、妇产科,增加了病床数量,为额济纳群众日常医疗服务保驾护航。诊疗期间,救援队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甚至挽回了生命。11月4日凌晨,援额志愿者李军文突发急性心梗,浑身出汗,手脚冰凉且发白,医护人员赶到后即刻将他转入医院。经过李学文和其他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李军文终于化险为夷。

在30余天的战斗中,从事医疗救治的每一名医务人员挺身而出、勇敢担当,不惧苦累、不畏危险,持续战斗在最前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用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来源:阿拉善日报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