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414/13532265.html这几天随着新一轮疫情的爆发,一个过去不曾为公众所熟悉的地名走进了大众视野——巴彦县。但意想不到的是,就如何称呼本轮疫情,网上却爆发了不大不小的争议,纠结的重点在于应该称呼为“哈尔滨市疫情”还是“巴彦县疫情”?
有人认为:巴彦县归哈尔滨市管,在广义的哈尔滨市范畴内,自然应该称之为“哈尔滨市疫情”。况且没几个人知道巴彦县,称呼“哈尔滨市”会让这轮疫情的爆发地指向更为清晰,大众也会更加明白到底是哪里出现了疫情。否则光说巴彦县,或者是黑龙江巴彦县,谁知道具体是哪儿?
也有人认为:巴彦县就是巴彦县,别带上哈尔滨市这几个字。巴彦县只是哈尔滨市下属的一个县,并非哈尔滨这个城市本身,更不是主城区,在一些老哈尔滨人甚至是黑龙江省人看来,只有香坊、南岗、道里、道外等几个主城区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哈尔滨市”。把巴彦县称为“哈尔滨市”,不但有混淆概念之嫌,也给低风险地区的其他哈尔滨主城区居民在出行、生活上带来众多不便。
我是支持第二个说法的,巴彦县就是巴彦县,巴彦县并非是哈尔滨市。尤其是对疫情防控这样重大的事件而言,指向疫情爆发地时应该用狭义的、更加精准的地名,而不是广义的地名。
但这里却戳中了如今中国行政区划的一个痛点,那就是地级市的存在。
宪法中规定的中国行政区划写得明明白白,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压根找不到“地级市”这三个字,但人人皆知事实上有地级市这一层级的存在,而且是相当有“存在感”的存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城市榜单,几乎都是以地级市作为评选对象的。
除了四大直辖市、个别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依然保存的地区公署以外,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生活在一个地级市的辖境内,或者是主城区,或者是远郊区,或者是代管市,或者是管辖县。
我国原本没有地级市,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地级市的雏形始终就有,过去叫专区、地区。地级市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实行“市管县体制”,以市管理县,可谓是我国的独创,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较大较强的城市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50年代早期我国就开始在辽宁、浙江、河北等地试行“市管县体制”。年中央发出了《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经过试点后于年在全国大面积铺开。截至年,我国现有个地级市,地级市已经成为省以下行政区划的主体。
地级市的设立,在多数时间、多数地方都是一种良性的存在,虽然也有一些“小马拉大车”的地级市,但多数地级市都促进和带动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级市范围内各地区之间的整体协调发展。不排除有一些县自身条件较好、先天优势明显,但多数县的整体实力都是不够强的,需要地级市的拉动和政策支持,来激发县的发展潜力,壮大县域经济。
当然地级市也存在很多症结和负面影响,这里不过多讨论地级市与县级的权限关系,回归主题,我们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