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锚定增储上产奏响奋进曲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中国石油报」

特约记者魏树娟本报记者黄延兵毛凯

12月15日,渤海钻探公司钻井队刚完成集团公司风险探井河探1井施工任务,便马不停蹄搬迁至兴华1-X井。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领下,渤海钻探瞄准巴彦油田增储上产目标,与建设方同呼吸、共命运,加速储量资源转化,加速推进产能建设,共同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曲”。

增动力激活力

一体化服务成为新优势

深冬时节,寒风凛冽。在巴彦参战施工的多名渤海钻探人依然热情未消、干劲如火。

这里汇集着渤海钻探钻井、井下、定向井、录井、固井、井控与管具、测试、工程院8个专业共计10家参战单位。为甲方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保障,有效激发各类生产要素价值创造活力,是渤海钻探决策层的一件大事。

今年9月,公司成立巴彦项目管理部,按照“服务甲方、优化管理、共享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打通跨单位的共享渠道,促进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顺畅流动。

巴彦项目管理部成立以来,实行“六统一、两监管”模式,千方百计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协助解决4部70型钻机调入。钻井队出新疆入内蒙古,跨越余公里,顺利调迁兴华1-X井。目前,14部钻机同时在巴彦区块轰鸣,做到了“40+50+70”全机型覆盖,可以根据井型调配钻机,全力保障巴彦上产。

与此同时,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持续补充完善人员、装备配置,“打包”推广地质研究、试油、压裂、射孔、连续油管、带压等优势服务项目,成立油水化验分析室,组建通洗井射孔队、放喷射孔下桥塞队、完井下泵队三大专打队伍,为增储上产提供“一揽子”服务。

高水平高质量

技术利器为提速赋能

油田生产难题,就是渤海钻探技术创新的课题。

渤海钻探进一步强化区块地质认识,详细分析实钻数据,找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施工方案。公司运用水力振荡器、扭摆工具等配套提速技术,突破了深部地层定向托压、井眼轨迹控制难等技术瓶颈。针对深井可钻性差、膏岩层井筒蠕变稳定性差等难题,通过优化钻井参数、优化钻井液性能、优选钻头导向工具等手段,有效避免了井下复杂,稳步实现科学提速。

公司选派工程技术、井控、泥浆各路精兵强将组成智囊团,在重点井安排经验丰富的处级干部担任井长,着力抓好深井、超深井等高难度井技术攻关。定期分析总结区域技术,整理提炼提速模板,确保安全提速。在吉化区块3口水平井施工中,泥浆专家石振江和陈祖红一直驻扎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承钻的吉华1平14井和吉华1平16井,连续刷新国内水平井片麻岩段最长纪录。

巴彦探区试油情况最为复杂。这个公司开展生产科研课题攻关研究,针对巴彦深井排液工艺难,引进应用1.5寸连续油管+制氮排液工艺,优化了排液深度与强度。在吉华27、磴探1X、吉华19-1X等井进行应用,最大举深达到米,实现了深井有效排液。针对疏松砂砾岩储层易污染不压井作业引进了带压作业技术,在巴彦地区重点探井吉华40井,首次实现了压后带压下泵投产。

截至目前,这个公司完井的多口井实现了高产工业油流。兴华1井被建设方命名为巴彦油田勘探重大发现“功勋井”,重点探井河探1井喜获中油技服贺信。

同心同向协作共赢

定制化措施加快巴彦建设

阴山脚下有美丽的大漠苍穹,有河套平原的生机富饶,更有石油人的精神火炬。今年,是建设巴彦河套的关键期,也是扩大巴彦河套盆地勘探战果的机遇期。

落实“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一起干”理念,渤海钻探公司与华北油田公司同心同向,针对不同区块地层特点和施工难点,不断优化施工设计,提升施工水平,持续推进工程地质一体化,及时准确提供岩性变化、地质走向等预警,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华北油田公司总经理助理、巴彦勘探开发分公司党委书记闫睿昶说:“华北油田公司有这么快速的勘探开发成果,和渤海钻探顾全大局、协作共赢理念分不开。”

本着“情况在第一时间发现、方案在第一时间研究、实施在第一时间启动、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的原则,渤海钻探全力协调部署巴彦各项勘探开发工作。针对油田上产要求,各施工队伍自我加压,通过实施区块专打、完善施工模板等措施,不断提高钻井速度,确立兴华区块钻井周期20天、临华区块钻井周期10天提速目标。兴华1-X井、临华1-5X井较同区块井提速逾三成。

各施工队伍参加巴彦油田试油会战的施工队伍形成流水化作业模式,实现最高单日通洗井6口、射孔4口、下桥塞4口的压前保障作业纪录。重点井兴华2、临华4井实现当天搬上、当天准备、当天下管柱。

在磴探1X井施工中,井下作业公司巴彦项目部副经理郑立军连续驻井,从方案研究制定到压裂施工仅用了7天,创华北油田超深井施工压力纪录。钻井队队长郑晨对河探1井施工记忆犹新,48名员工正月初四就踏上征途,创下巴彦区块二开单只钻头进尺最长、井深最深纪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