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俊生决算公开之后还应答疑解惑tgyilhrz [复制链接]

1#

周俊生:决算公开之后还应答疑解惑


7月18日,以中国气象局向社会公开其2012年度部门决算书为先导,中央各部门新一轮决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去年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决算。截至18日下午6点,公开部门决算、“三公经费”的中央*府部门已经超过40个。 这是自中央决定向社会公开*府部门决算以来,中央部门连续第三年公开经费决算,也是连续第三年公开“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三年来,各中央部门对这项工作已经逐渐适应,并且每一年都有进步。今年的决算公布,各部门相比往年大都显示出更加透明的特点,而且,绝大多数部门的“三公经费”决算,相比其预算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表明中央部门严格执行减少“三公经费”支出的决策,收到了一定实效。 *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公布财*经费使用情况,是它们接受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府部门公开决算报告,尤其是公开公费出国、公务用车、公费招待等“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府部门接受民众监督的必要步骤。今年6月27日,受国务院委托,财*部长楼继伟已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了201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并于29日得到了会议的批准。按规定,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央决算后,财*部须在20日内批准中央部门决算,再由中央部门在得到批复后陆续公开。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中央的决算必须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才能生效,而中央各部门的决算却不必经过这样的程序,而是由财*部批复即可生效。但这种批复是体制内的一种自我循环,特别是财*部本身作为一个*府部门,它的部门决算实际上只要自己批准就可以了。鉴于此,中央部门公开财*经费决算后,接受民众监督,并认真回复,是目前尚不具备但必须具备的法定程序。 从前两年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后的舆论反馈来看,虽不乏积极的评价,可民众提出的质疑也不少。但由于缺少了接受民众监督的法定程序,中央部门对于民众的质疑并没有作出多少回应,民众的诉求还是处于悬空状态。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中央部门对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决算都比预算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这更多地体现为对中央要求*府部门减少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的响应,而并非是在民众监督的压力下出现的结果。缺少了相关部门与民众的沟通,这很容易使决算公开流于形式,起不到它应有的效果。 正是由于民众监督的不到位,使目前的中央部门公开决算出现了“你说你的话,我用我的钱”的情况,公开决算在履行了必要的程序以后,看不出这种公开对于约束*府部门在财*资金使用上的巨大作用。在每一年国家审计署对中央部门的审计中,总是能揭露出各种财务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年复一年地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央部门的预算决算缺少民众监督。在今年已经公布决算的各部门的报告中,这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一些部门的公车购置成本出现了大幅度提高,对此,这些部门应该拿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此次中央部门陆续公开决算报告以后,可以预期舆论会出现一轮质疑风暴。但如果涉及的部门对此置若罔闻,那么这些质疑就没有多大意义,长此以往只会拉大相关部门与民众的距离。显然,中央部门公布决算报告,并不是接受民众监督的终点,而只能是起点,因此,中央部门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回应民众的质疑。这种回应必须有制度的保障,比如,中央部门有必要召开发布会集中解释一些焦点疑问,并且认真检讨、整改被揭露出来的问题。只有这样,*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才能对民众的监督树立起敬畏心,公开决算也才能收到实效。(原标题:决算公开之后还应答疑解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