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踏上富裕路
广东肇庆 他,曾经外出做过生产工人;也曾经在佛山大沥经商做过老板;现在他回到家乡,靠自己辛勤汗水和聪明的才智,走上了养鸡致富的道路;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纷纷踏上了养鸡致富的奔康大道,他就是怀集县永固镇永良村委会支书植成新。 植成新在永固镇12个行*村村支书当中,可以算是典型且颇具传奇色彩的商人出身的支书。植成新天生有一股敢打敢拼的商人性格,但是他人生的创业致富路并不平坦。1980年,年仅20岁的他,投靠佛山的亲戚进入一间木材加工厂做学徒工,一线生产工的工作又苦又累,但植成新没有哼过一声苦,艰苦的工作环境反而使他更加用心地学好技能。平时,他除了购买必备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书籍外,从不浪费一分钱,每月都把剩余的工资积蓄起来,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日后要靠它们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日转星移,1985年,植成新凭借平时省吃俭用的1万多元在佛山大沥自己开了一间木材加工厂,做起了木材生意。2004年,正当他的木材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又毅然作出惊人的决定:响应*和*府的号召,回家乡做支书,带领村民奔康致富。当时,永良村村集体经济薄弱,面对一座座青山植成新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发挥了自己商人头脑,瞄准了刚刚兴起的山地鸡养殖行业。那时,山地鸡养殖在永固镇还是刚刚起步,没有成功的典例。对创办山地鸡养殖场能否致富挣钱,村干部、村民大都抱着观望和怀疑的态度。植成新见到此种情景,说道:“我是村支书,我先带个头吧!”第二天,他就着手创办永固镇第一个大型山地鸡养殖场的事情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从未接触山地鸡养殖的植成新来说,想把山地鸡养殖场搞成功并非容易之事。创办山地鸡养殖场,首先面临的是场地租用,资金申请等多方面的难题。可是,植成新没有给眼前的困难吓倒,找不到大面积的平地作为养殖场地,他就灵活地将山坡地转变为养殖场地。没有足够的资金,植成新就跑*府,跑单位向上申请资金扶助。2004年5月在该镇*委、*府和十百千万驻村扶贫单位市计生局的支持下,植成新投入了2万多元,兴建了拥有9间面积达700平方米鸡舍,投入了5万多元资金与穗深家禽公司签订了第一批11000只山地鸡养殖,供销合同。 养殖山地鸡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植成新心里明白,这项投资项目搞不好非但自己取不到预期的经济回报,而且会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将会挫伤村民致富的希望。他也明白要养好鸡,光靠干劲和决心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靠科学的饲养管理。为了摸索养鸡经验,他每天除了认真做好观察和饲养记录外,还购买了大量的养鸡技术书籍阅读。每次,穗深家禽公司派技术人员到鸡场进行指导时,他都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为了让自己的山地养殖场办得更加完善,他经常跑到县城以及各乡镇的大型鸡场向同行们讨教养殖和经营方面的心得。 工夫不负有心人,植成新的辛勤汗水获得了丰硕的回报。2004年11月,第一批11000只山地鸡上市,供不应求,他的总收入达到28万元,获得了近4万元的纯利润。但是,植成新并不满足一次的成功,很快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再进了13000只山地鸡苗……植成新在永固镇创建山地鸡养殖场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村支书“致富明灯”的典型示范作用体现出来了,现在永固镇村民竞相效尤,兴起了养殖山地鸡“热潮”。至目前止,全镇有养殖山地鸡超过1万只的专业户15户,养殖1000只以上的有近30户。一股养殖山地鸡致富的风气悄然兴起。 敢打敢拼的植成新,凭借一股不怕输,肯吃苦的创业激情,致富了自己,带富了村民。使山地鸡养殖路成为了当地村民群众致富增收光明大道。